|
宁波为亲人准备的伴手礼。 |
|
让林郑月娥赞叹的宁波船鼓。 |
时间割不断亲情,空间阻不绝乡谊。 昨天上午,“香约港城”——2018宁波经贸·文化周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据悉,此次公众开放活动包含寻找宁波籍的你、美术摄影工艺品展览、招商引才旅游咨询三大板块内容。7月5日、6日,在香港的宁波籍乡贤乡亲,仍可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厅认亲,这里有浓浓的宁波乡情在等您来。 宁波船鼓让香港特首赞叹“好香” “好香啊!”在参观宁波民间工艺精品展示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对一艘巨大的朱金漆木雕船鼓赞叹不已。 作为宁波节日行会标志性重器,船鼓记载着宁波海洋文化的历史。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慈、吴圣东父子是这艘船鼓的制造者,耗时五年精心打造。2013年,这件作品荣获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记者了解到,这艘船鼓长、高各达3米多,由红木、樟木、黄杨木、牛骨等多种材料组成,这或许是船体散发香味的原因。 这艘船鼓通过海运的方式,在大海上漂了一个月来到香港。“我们把宁波的乡情用这艘船载过来,再把香港的乡情带回家去。这艘船就是宁波香港两地的乡情使者。”吴圣东说。 在带着船鼓来到香港的同时,吴氏父子也身怀“寻亲”使命。他们有不少亲戚朋友早年从宁波到香港定居,这两日,亲友们已纷纷联络上,表示要前来参加认亲活动,并现场欣赏来自老家的民间工艺精品。 宁波的这份“伴手礼”满满的乡土乡情 记者了解到,前来认亲的乡贤乡亲,每人都可领到一份来自家乡宁波的礼物:一封牛皮纸印刷的家书和一套贴有福字的宁波传统糕点。 手捧家书,信封上的毛笔书法遒劲有力,读罢全文,顿感纸短情长。 厚厚一包糕点,里面是浓浓家乡味,有一口酥、豆酥糖、金钱饼、状元糕、松花印糕、白糖细糕、粉麻片、海苔千层饼,共八小件。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糕点都是向宁波老牌糕点商赵大有定制的。 刘正宏先生今年70岁,特地从屯门赶来参加认亲活动。40年前,他离开宁波前往香港定居,现在大部分家人都已在港团聚,少有机会回到宁波。刘老先生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糕点,一口咬下去连连点头:“没变,一点没变!还是宁波老底子味道!” 吃着糕点,刘老先生颇有感触,他的思绪也不断回到故乡。那些记忆里的美食,他一道一道地说出来与工作人员分享:余姚的杨梅、慈城的年糕、象山的梭子蟹…… ■认亲故事 A 一句宁波话,老乡认老乡 香港是海外“宁波帮”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目前有宁波籍人士十多万人,在政界、商界、科技教育界都人才辈出。在活动现场,不断有在港的宁波籍人士前来“认亲”。 今年66岁的施鹤鸣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2013年退休后到了香港与女儿团聚,现在主要在家帮忙带外孙。昨天,他和夫人、外孙全都过来了,还顺道带来了另外两位在香港的宁波籍老乡杨金国夫妇。 “我们认识的故事很有趣,可以说是一段菜场情缘。”施鹤鸣说,有一次他到香港的菜场买了茭白拎手里,回家路上与杨金国夫妇擦肩而过。别看茭白在宁波很普通,但在香港却是很难买到的,杨金国脱口而出一句宁波话:“个是茭白啊!”施先生一听,眼睛都发亮了,这是老乡啊!于是,两家人站在熙熙攘攘的香港街头聊了起来,并交了朋友。 因为两家的孩子都在香港工作,施鹤鸣一家与杨金国一家有着不少共同话题。听说宁波要在香港“寻亲”,杨金国夫妇表示要和施先生一起来参加活动。施鹤鸣告诉记者,孩子们工作都忙,他们在香港的朋友并不多,“宁波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共同的记忆,很希望可以和更多在港定居的宁波人做朋友。就算大家没事,说说家乡话,心里也舒服几分。” B 宁波媳妇有着双重“使命” 艾晓明是《澳门商报》的社长助理,她不仅肩负采访报道此次盛会的使命,同时也是一名前来认亲的宁波乡亲。 艾晓明的先生是宁波人,之前一直在宁波工作和生活,三年前才移居澳门。别人问起他们来自哪里,他们总会骄傲地回答:阿拉是宁波人!“我们都觉得这样很亲切,并且习惯了宁波人这个身份。”艾晓明说。 在认亲现场,听工作人员说,今年下半年宁波打算在澳门成立宁波联谊会,艾晓明高兴地表示非常期待,“如果联谊会成立,我一定要第一时间报道!”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艾晓明希望自己成为一座桥梁,把宁波与澳门两地的声音相互传递。 拿着组委会准备的宁波小点心,她不停称赞:寻亲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宁波这座城市的情怀,无论是那封发给全球宁波籍乡贤乡亲的家书,还是送给家人们的小礼品,无不让人感到亲切。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王赞赞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