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爱心城市 暖心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0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惊险!深夜4岁男童被卡二楼防盗窗

又见“托举哥” 足足支撑了40分钟

救援现场

    前天深夜,余姚阳明街道一小区突发惊险一幕:一名四岁男童脑袋被卡在防盗窗里,身子完全悬空。危急时刻,一名过路的中年男子爬上一楼雨棚,将男孩托举起来,直到民警、消防员将男孩成功救下。

    男孩脑袋卡在防盗窗里,颈部以下全都悬空

    “小区里有个小男孩的头部被防盗窗卡住了,整个人都悬空了,家里也没人,赶紧来救命啊!”5日零点,余姚市110指挥中心接到市民报警。民警、消防员先后赶往现场,发现一楼雨棚上站着一位中年男子,他的臂弯里正托举着一个男孩。

    仔细一看,小家伙的脑袋正好卡在防盗窗的缝隙里,颈部以下全都悬空着。这惊险一幕,让“见多识广”的消防员也吸了一口冷气。当时,一直托举着的男子已经坚持了好一会,体力渐渐不支,他也怕脚底下的雨棚不扎实,会发生坍塌。于是,救援立即展开。

    从当时的情况看,只有将防盗窗剪断这一条路行得通。于是,一名消防员借助拉梯爬了上去,先让男孩将脚踩在自己肩上,找到支撑点。接着,另一名消防员用钢筋速断器,对防盗窗进行剪切。经过约10分钟的破拆,防盗窗被拆开了,小男孩这才顺利地从防盗窗的开口处钻了出来。这时,一直托举着的男子长舒了一口气,活动了一下肩膀和手臂,连说“托了40分钟,胳膊都快酸死了,还好救下来了。”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小家伙很乖,一直没有哭。但脸上的泪痕告诉大伙,这之前他可是哭得撕心裂肺。

    父母回家不见儿子,报警才知已送医院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这位“托举哥”,他名叫郑建桥,今年55岁,是余姚本地人。当时,他和朋友刚打完麻将,回家路上听到了小孩的哭泣声。郑师傅抬头一看,身子如打了一个激灵,利索地爬上了一楼的雨棚。

    “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爬上去的,可能是踩着落水管或者别人家的防盗窗什么的,但当时真的没有多想。”爬上去后,郑师傅就牢牢抱住了小家伙,把他往上顶,让他的脑袋可以“腾空”。

    在此之前,小家伙嚎啕大哭,而郑师傅爬上去时,明显感觉到小家伙已经哭得没力气了。当时,小家伙连双手也没抓住防盗窗,大半个身子都吊在防盗窗外!郑师傅的朋友去敲二楼的门,里面没人应,于是就报了警。

    记者从阳明派出所了解到,小男孩今年4岁,姓冯。当天深夜,父母临时外出,小男孩不知怎么就爬上防盗窗被卡住了。父母回到家后,发现儿子不见了,惊慌报警,这才得知儿子险些出了事,被民警送到医院去了。记者 马涛 通讯员 王董

    快评

    儿童安全需要父母与社会共同“托举”

    这则正能量新闻中的“托举哥”固然令人钦佩,但整个事件让人极度后怕:深夜、四岁男童、被卡二楼防盗窗、身子完全悬空……这是大概率要出事的节奏!孩子获救可谓侥幸。

    但是,坠楼儿童并非总能巧遭“托举”。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意外伤害成为1-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其中跌倒/坠落比例最高,占25%。父母是孩子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但是对于孩子的安全,除了其父母,社会层面上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同样不可或缺,而且日趋紧迫。实际上,许多“心大”的家长并非不懂利害,只是迫于生计在照看上有所缺位,如果社会不能较好地打上“补丁”,孩子意外伤害将在长时间内成为一些家庭和整个社会挥之不去的噩梦。

    这方面也不乏正面案例。在暑期这个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上海已连续5年成功开办了由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班、吸纳爱心企业支持的爱心暑托班,今年暑假开设的500个小学生暑托班至少覆盖学生5万人次。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类供给一年比一年多,但仍满足不了刚需,市民漏夜排队报名成为常态。

    但愿“托举哥”的义举,能唤起更多的父母乃至全社会对儿童安全问题的关注,让各方共同参与“托举”,眼下不妨先让高质量的刚需型托管班成为“假期标配”。只有“父母上心+社会关心”,才能助孩子远离险境,而不再依靠“命大”。胡晓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