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时到过宁波,而漕运也是它山堰的重要功能。”昨天,第十届中国航海日“行舟致远”航海文化论坛在我市举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费维军在发言中如是说。 本届论坛由中国航海日 (宁波) 组委会主办,宁波宝德古船研究所、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和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承办。航运专家费维军作为特邀嘉宾做了《大运河,秦始皇与宁波》主题演讲。费维军在演讲中说,大运河是特指中国各朝代通过人工河道为主而形成的国家核心运输水道网络体系,在中华文明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不比长城逊色。而谈到大运河不得不提及秦始皇,琅琊台石刻上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匡饬异俗,陵水经地”,碣石刻石中亦有“堕坏城郭,决通川防”的记载。史书载秦始皇还修建了“丹徒水道”“陵水道”以及“灵渠”,里耶秦简等也都表明早在秦朝就已经依托水道建立了完善的邮传、仓储和舟船体系,故可以说大运河在秦时已初具雏形。史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应是到过宁波的。《史记》说秦始皇“望于南海”,《绝越书》更是记载了其巡游路线,“东游之会稽,道度牛渚。奏东安……东奏槿头,道度诸暨、大越”。费维军解读“槿头”应是今天的宁波。陆云《答车茂安书》中也有秦始皇“登稽岳,刻文石,身在鄮县三十余日”的记载。鄮县正是宁波,在今余姚、慈溪一带,还有很多秦始皇来宁波的传说。综上所述,费维军认为,秦始皇初创了大运河,他最后一次巡游运河到过宁波而“望于南海”。 谈到宁波纵横交织的水利航运历史文化时,费维军说,大家关注它山堰,更多是研究了其供水、灌溉、防洪等水利功能,而往往忽略了其重要的航运功能。航运是古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城市的水利工程往往与航运密切相关,它山堰也不例外。《四明它山水利备览》等文献表明漕运是它山堰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载民食所资,官赋所出,人足饮用,舟通货物,公私所赖,为利无穷”。在老宁波的记忆里,南塘河航运繁忙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费维军说,浙东运河是大运河重要的组成部分,宁波是大河文明和大海文明的结合点。宁波古城的西门名为“望京门”,东门为“东渡门”,即是大运河的端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并通过大运河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联通,水运文化特色十分突出。他建议宁波有关方面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发展。记者 陈爱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