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在培训机构上课的学生。记者 崔引 摄 |
家庭月收入万元,给孩子上3门暑期培训班就花了2.5万元。为了让孩子跟上“节奏”,张女士疯狂工作,连中午都舍不得休息。“只要成绩上去,‘吃土’也愿意。”虽然这么说,但事实上张女士心里也没底,她只能安慰自己,“不补,会糟。” 少则数千元,多达数万元,甚至还有一节600元的“贵族课”。暑期里,昂贵的培训费已成为不少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1 连续3个暑假,每次支出过万元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读高三,从小成绩不错,高中考入我市一所重点中学。中考结束后,张女士开始给儿子报培训班,希望“提前赶超”,以便在接下来的激烈竞争中“稍微轻松点”。 连续3年,张女士儿子的暑期培训费“一路高歌”。2016年,两门课1.2万元;2017年,两门课1.6万元;2018年,3门课2.5万元。 “很难承受,但今年11月就要选考了。”张女士说,再坚持一下,就怕将来后悔,对孩子有所亏欠。然而,儿子对暑期培训班的兴趣并不高,只是“勉为其难”地去上课,他并不清楚母亲张女士为此付出了多少艰辛。 其实,依照每节课的费用来算,张女士儿子读培训班报的费用只能算“一般般”,属于文化科培训班中的“平价”产品。化学200元一节课,一对多,一节课2小时;物理150元一节课,时间稍短些;数学类似。张女士说,与儿子同班的一个学生,“神秘”地报了一门文化科的补习,一节课600元,一共30节,费用1.8万元,而且是一次付清。 培训机构开价不菲,而如果是私下请教师,费用会更高。市民卞先生称,他朋友请了一个高中生辅导女儿,每天270元。“一个月,就把我朋友夫妻两人的工资‘吃’进去一半。”卞先生说。 2 文化课培训费用高,体艺类相对便宜 传统的暑期培训课程主要分两大类,一种是以提升学业成绩为主的文化课培训,如数学、语文、英语等;另一种是体艺类,如钢琴、舞蹈、书法等。 目前,以中考、高考等“刚需”为指导的文化课培训,一节课起码要一两百元,而且还呈现出上涨趋势。 相比之下,体艺类反而比较“便宜”。以古筝培训为例,一对一培训,一般每节课为120元左右。一名培训教师称,自己1995年参加古筝培训时,一节课就已经要100元了。 在一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一期英语口语集训的费用为8500元。当记者询问收费标准怎么确定时,工作人员说:“我们自己定的价格,价目表放在前台,只要家长接受就可以了。” 还有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表示,涉及初高中文化课的培训,越是高价越供不应求,因为收费价格是“根据授课老师水平定的”。那么,授课老师的水平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工作人员则表示“没有权威的标准”。 记者为此查了市发改委(市物价局)的相关文件。根据《宁波市培训机构收费退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培训机构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其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培训机构制定,按照分级管理原则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只有当培训项目有政府财政资助时,其收费标准报同级价格和财政主管部门批准。 此外,文件还提到,培训机构提供的单项培训项目收费达1000元以上(含),并且教学时间累计达到7天(或56课时)及以上的,应与学员(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签订培训合同。 3 需求旺盛催生高价 家长无奈咬牙苦撑 文化课培训目前可分为传统培训和在线教育两大类。在线教育是近年来才兴起的,语言类科目尤其火爆。 记者从我市几家培训机构了解到,传统的培训机构,成本主要由场地租金、市场推广(销售)、教师工资等构成。其中,规模小的培训机构,市场推广费用较少,场地租金占成本的20%左右,教师工资占30%~50%。除了受同行之间价格比拼的影响外,上述成本是培训课程定价的主要依据。 在线教育不必支付高昂的场地费,教师成本也较低。据一家在线教育培训机构透露,即便是外教,也仅需支付每小时10美元-20美元的成本即可。在线教育最大的投入为前期研发成本。为此,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线教育的价格要比同类传统课程低很多。 “家长需求旺盛,在线教育的兴起并不会拉低市场价格。”一家主攻文化课培训的机构负责人陈先生称,目前来看,在线教育是一种有效补充,让家长有了更多选择。事实上,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家长往往会同时选择传统培训和在线教育。 在陈先生看来,正规教育培训机构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暗搓搓”单干、招收学生全靠熟人介绍的个别在职教师。 “家长才不管别的,只要教师好就行。”另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李女士称,受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限制,在职教师给学生办班,注定是稀缺的、高风险的,家长自然趋之若鹜。 “好不容易托人找到在职教师补课,家长好意思议价么?何况,这个教师还是最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最了解学科动态变化的老师。”李女士说,家长需求如此旺盛,愿意开出高价,社会培训机构当然也愿意“水涨船高”,“你请好的在职教师,一节课三五百元,社会培训机构就算‘差点’,两三百元一节课也总是要的吧。” 一边是受市场需求刺激而不断飚高的培训费用,一边是为了孩子前途而挥金如土、咬牙苦撑的家长。我市教育界资深人士张先生认为,整治教育培训机构乱象任重道远,“对于‘体制外’社会培训机构,要用政策、规定等来约束;对于‘体制内’的学校、教师,要通过合理考核、提升职业素养等进行管理、激励;还要引导家长调整心态,要让家长明白,学习的关键是‘吃透课堂45分钟’,校外培训只是适当的补充。” 记者 徐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