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比之下,后者更烧钱。有一种月薪3万元也撑不起来的暑期“新刚需”,那就是游学。 1 一个赴英游学团里,七成孩子有过出国经历 游学,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留学,它介于游与学之间,又融合了学与游的内容。 小东是我市一名新四年级学生,下周他将赴英游学,而下个月,他还有一次北美之行。给他当“保姆”的,是本部在杭州的一家游学服务机构,该机构通过省教育厅审批,具有提供游学产品的资质。该公司一名丁姓负责人表示,与小东同行的一共有17个孩子,来自宁波、杭州、金华、温州等城市。 赴英游学的费用为3.8万多元,全程16天。丁先生称,这个团里,有七成多的孩子有过出国经历,其中一名五年级的女生,去过的国家已超过10个。 统计数据显示,5年前该公司送出国去游学的孩子为145人,今年已超过400人。丁先生说,相比闲散的亲子游,能调动当地更多教育资源的深度游更受家长欢迎。 据了解,深度游是指由老师带队的游学团,行程中会加入住校(家)、当地学校课程学习等内容,主要由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参与,前往结对学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学校)学习体验的一种形式。亲子游是指由旅行社组织的亲子团,在常规旅游的基础上增加与教育相关的元素。 就近年来宁波孩子参与的游学项目来看 ,不少游学产品已从原来的以夏令营为主的活动,“晋级”到了直接进校进行学习交流。精品路线也相对固定,主要是每年的寒暑假前往美、英、加、新等国。 2 千校结好 多重因素推动国际游学 2010年,浙江省外侨办、省教育厅启动了“千校结好”行动。至2015年底,全省中小学已与近30个国家及地区共建1200多对友好学校。2017年,我市有30多所学校被评为“千校结好特色学校”,学校之间“你来我往”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0年、2015年这两个时间点与我省学生出国游学发起、发展的趋势基本吻合。而游学持续走热,离不开国家对教育国际化的重视。对学校而言,学生出国游学也能从一个侧面衡量其国际化的水平。 “模式日益成熟,游学日渐微利。”我市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徐先生说,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对整个行业而言,既是促进,又是约束。一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得更遵守“规矩”,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出国游学也更放心了。 徐先生说,10年前学校教师带学生出国游学,教师的费用是分摊到学生头上的,现在教师可按规定因公带学生游学,游学的费用就更为透明化了。所谓因公,主要是部分资金由教育行政部门或政府承担,游学主要是去结对学校,项目审批时要求一半以上行程是在学校里,属于深度游中的“优品”。 游学有了学校元素,家长就更放得开。记者了解到,今年仅鄞州区就有十几所学校开展因公游学活动。首南第一小学的“英伦游”,刚一公布信息就有80多名孩子报名,最终有18个孩子成行。 3 一趟花掉几万元到底值不值? 面对一次三四万元的游学支出,家长的看法各不相同。 李女士的孩子就读于我市一所公办小学,开学上五年级。每年,李女士都会安排全家出国游,“今年暑假,我给孩子报了英国游学,一共32800元,和全家游费用相当。”在报名之前,她仔细算了一笔账,扣去签证、机票、保险、吃住行等花销,游学的附加费用并不多,不像大家常说的“比普通旅游贵一倍”。“多出来的费用,很大一部分要交给当地的学校,支付进校和教师额外加班的费用。”李女士说,如此算来就不贵。 家长朱女士表示赞同。她认为,游学的优势有二,一是同伴教育;二是去的学校好,体验够深入。四眼碶中学24名学生近日已从英国游学归来,学生们感触很多,有的表示将来要去英国上大学。 徐先生的孩子在宁波一所民办学校读书,他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他会让儿子每年都去游学。“希望他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即便将来不去留学深造,起码也是他自己在比较之后做出的选择。”徐先生说,这是一种新的刚需。 当然,也有家长认为这笔费用难以承受。“一趟就是几万元,相当于我几个月的工资,没必要。”朱先生说,现在游学也是良莠不齐,有些出国后根本没有配套的课程,总觉得性价比不高,以忽悠居多。再说,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不能因为别人去了你也得去。 时间短,价格贵,游学到底值不值?首南第一小学的李老师说,对家庭而言,游学不是必需品,应该只是一种选择,它的成效也是因人而异,无所谓值不值。从游学报名环节开始,学校就一直持中立态度,去不去都是家长和孩子的意愿。她强调,家长在做决定前,一定要想清楚:能不能放心让孩子出国?孩子游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家里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记者 徐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