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专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心脏上挥舞柳叶金刀

记鄞州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朱海宏

朱海宏医生(右二)在做心脏手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朱海宏在医院查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7月17日上午,鄞州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及三尖瓣成形手术,让患者获得了新生。

    据了解,此例手术是该院首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主刀医生是新引进的心胸外科主任朱海宏。

    朱海宏原是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胸血管外科主任,这个月刚作为人才引进到鄞州人民医院。在这之前,他曾创造了衢州市心胸外科手术的多项第一——

    1996年9月,在江山市贺村中心卫生院独立开展了农村卫生院第一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也是衢州地区第一例心脏手术;

    2005年2月,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开展了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也是该院独立完成的第一例心脏手术;

    2016年10月,他来到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从组建心胸外科到成功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仅用了22天。

    心脏外科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挑战最大的科室之一,做心脏手术被形容为“在刀尖上跳舞”。从医41年,朱海宏在心脏外科这个“舞台”上倾情奉献,主刀完成心脏手术近千例,参与心脏手术近3000台次,如今虽已身兼学科建设、临床医疗等重任,但最感兴趣的仍是“站在心脏外科的塔尖上,挑战高难度手术”,手术室里、无影灯下,总能看到他游刃有余地挥舞着柳叶“金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开刀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门艺术,一定要有很多机会锻炼。”回忆自己初当医生练习手法的场景,朱海宏忍俊不禁。

    他说,心脏手术要求快、准、稳,在台下必须反复练习缝合技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风险。早年在进修期间,为了掌握心脏手术缝合技巧,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菜市场买几个猪心做练习。

    做完练习后,他会把猪心拿到食堂做成辣椒炒猪心。“那几年,我经常吃辣椒炒猪心,以致于现在看到猪心都不想吃了。”努力没有白费,终于练就了过硬娴熟的缝合技术。

    心脏外科手术堪称医学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没有创新和付出很难登上技术高地。为了把更多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朱海宏不断创新拓展新技术新途径。

    1991年朱海宏随心外科组一行12人,前往牡丹江市心血管病医院,师从我国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刘晓程教授。在进修5个月时,因成绩优异,刘晓程教授就让他做了第一台心脏手术,并亲自做他的助手。进修结束后,刘晓程教授又破例免费让他继续深造一年。

    2003年在浙一医院心胸外科进修,朱海宏师从我国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倪一鸣教授。在进修学习期间,病区、手术室、重症监护室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大部分时间都是睡在科室里的。

    为病人敢于冒险、勇于担当

    2006年10月17日,朱海宏值班,晚上巡视病房时,一位以“腹胀待查”新入院的患者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患者体温39.5℃,端坐呼吸,腹部膨隆,脉压差只有15毫米汞柱。

    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心外科医师敏锐的直觉,朱海宏判断这个病人有严重的心脏病。他马上给这位患者进行了仔细检查,诊断明确这位病人患的是急性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右心房赘生物形成,伴急性肝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大量腹水及高热。

    由于赘生物有3.5厘米长,蒂部仅0.3厘米,随时有脱落引发心跳呼吸骤停死亡的危险,必须急诊手术抢救,转院都已来不及了。但手术风险极大,一旦手术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朱海宏仔细研究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方案,建议马上安排手术。这时,患者母亲找到他说,朱医生,我的儿子就交给你了,你为他做手术吧,我们相信你的医术!

    在手术中,大家发现患者的右心房赘生物已经脱落,当仔细找到该病灶时,大家都舒了一口气,如果再晚一会儿手术,后果将不堪设想。

    朱海宏说,像这样高风险的手术经历过很多次,每一次都是毫无畏惧地迎难而上,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

    为病人乐于奉献、无怨无悔

    2006年7月,一个心脏病术后患者需要做高压氧治疗,因该患者气管切开后痰很多,做高压氧治疗时需医护人员陪同,于是连续十几天,朱海宏都坚持在高压氧舱内为患者治疗。

    舱内空间狭小,身高1.82米的朱海宏每次都是爬着进去,低着头、弓着背、跪着给患者吸痰。舱内密封,患者大小便失禁,异臭难忍,一次治疗就需要两个小时,加上高压氧疗的副反应,每次出舱后朱海宏都是大汗淋漓,浑身酸痛,连头都抬不起来,但他用顽强的毅力一直坚持到整个疗程结束。

    有一次,为了抢救一个重症心脏病患者,朱海宏连续几天没有离开病房,直到该患者脱离危险。事后他才知道,就在为患者手术的当天,他80岁高龄的母亲,因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住院。妻子怕影响他手术,一直瞒着他。

    当朱海宏深夜赶到母亲的病房,看到眼前的情景,顿时泪流满面,深深地给母亲鞠了一个躬……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一生追求

    朱海宏视病人如亲人,常常守护在床头,和病人交朋友,经常资助经济困难的病人,并到病人家中探望回访。

    多年来,业务水平越来越高,但朱海宏从思想上始终谨记自己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恪守医德,将全心全意为患者解除病痛视为一生的追求和目标。从每一次手术方案制定,到每一次术前告知,他都会给患者及家属详尽解释交流。

    仁心仁术,换来的是患者的爱戴和尊重。朱海宏用人格魅力和道德精神诠释了真正的医患关系,感动了身边所有的人。无论是同事还是患者及家属,所有和他接触过的人对他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医德高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多年来,朱海宏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极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和对心脏外科事业的执着追求与奉献,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同行的尊敬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展现了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崇高风范。

    近年来,朱海宏曾先后获得过“衢州市第六届最美衢州人提名奖”“衢州市直卫生系统十佳优秀医生”“先进文明职工”“优秀科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最佳新人奖”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通讯员 张基隆 记者 房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