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三男生因沉迷手机而住院

与手机争孩子 家长为何屡屡失败?

心理医生说:父母不管或管得太多 都会把孩子推向手机

    四川绵阳某中学生,因玩手机被父母责骂而跳河,幸被救回;杭州滨江15岁女孩,因玩手机被父母发现,双方起了争执,女孩从19楼跳下当场身亡;河北廊坊13岁女孩深夜玩手机,妈妈一气之下抢过手机摔了,女孩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近日,手机引发的家庭悲剧频频发生,让人唏嘘之余又不禁思索:为什么手机会让亲子关系如此紧张?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手机而无视父母的苦口婆心?与手机争孩子,父母为何屡屡失败?

    昨天,记者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宁波市康宁医院儿少科医生程芳。程医生表示,问题看似出在手机上,其实不然,手机正成为现代家庭教育问题的替罪羊。只有抽丝剥茧,找到根源,才能挽回“变心”的孩子,让家庭重回正轨。

    故事1

    当初把孩子“让”给手机,如今抢不回来了

    在宁波市康宁医院及其下属的宁波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医生们碰到过许多因为手机问题前来求助的家长。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忙于工作,孩子要玩要抱,他们就扔给孩子一部手机,以求得半小时一小时的“太平”。等到孩子大了,该好好学习了,却还是一心想玩手机,让家长头疼不已。

    10岁的小劲(化名)就是一个典型。他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护士,工作都很忙,一家三口难得聚在一起吃顿晚饭。小劲两三岁的时候,手机小游戏就玩得很溜了。等到大一些,为了方便联系,父母早早给他配了手机。后来父母发现,儿子一部手机竟能玩一整天。

    妈妈为了管好儿子,放弃了一线临床工作,结果却适得其反。妈妈一说小劲,他就发脾气不理人,到最后妈妈还得看儿子的脸色,想跟儿子讲讲道理,还得观察他心情好不好。小劲甚至跟父母提议:“别管我了,就让我玩个够,我玩腻了就会好好学习的。”妈妈当然不同意:“手机游戏一个比一个火,玩得腻?就算有玩腻的那天,那时候眼睛也坏了,成绩也垫底了,烂摊子怎么收拾?”

    于是,父母拉着小劲来找心理医生了,他们迫切希望孩子能远离手机。

    故事2

    因为沉迷手机,高三男生住院了

    高三男生小斌(化名)因为沉迷手机,在市康宁医院住院已有一周了。入院前,他每天要玩十多个小时的手机,入院后减少到4小时。

    据小斌的妈妈描述,儿子以前成绩很好也很听话,近半年来不对了,好像得了抑郁症,除了手机,什么都不感兴趣。

    然而据医生观察,小斌并没有抑郁症,也不属于手机成瘾。“判断是否成瘾,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事人有无戒断反应。”程芳医生说,小斌虽然在之前几个月的时间里手机玩得很疯,但脱离手机后,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相反他很配合医生的治疗,每天时间一到,就主动上交手机。

    医生认为,问题更多是出在妈妈身上。小斌的妈妈是全职主妇,多年来心思全放在儿子身上。孩子幼时确实很需要妈妈,这样的相处模式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孩子大了,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后,他的关注点就会在同龄人而非父母身上了,这时候妈妈的“全情投入”会让他吃不消。

    “这个孩子后来告诉我,他知道妈妈爱他,但这种爱让他感到压抑,在家的时候总觉得有双眼睛一直盯着他,只有在玩手机的时候他是放松的。他一玩手机,妈妈就拿他没办法,甚至为了让他‘变好’,妈妈的态度还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于是他变本加厉地玩手机了。”程医生表示。

    此次小斌同意入院,一方面是为了纠正自己长时间玩手机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联合医生一起治好妈妈的“病”。

    观点

    父母不管或管得太多 都会把孩子推向手机

    在相关门诊,医护人员发现,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源多半在父母。

    有的父母和小劲的父母一样,在孩子幼时当“甩手掌柜”,经常把手机、iPad等当作“带娃神器”,导致孩子陷入一小块电子屏幕不愿意出来。有的父母本身就是手机党,孩子则有样学样。

    还有的父母则像小斌的妈妈一样过度关注孩子,孩子感到压抑,于是寄情手机换取轻松自在。

    针对类似小劲父母的情况,专家表示,亲子陪伴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长需要爱心、耐心、知识和规划,当初埋了坑,如今只能一点一点弥补,“孩子迷上手机,是因为手机带给他快乐,但能带给他快乐的并不是只有手机,这时候家长必须帮孩子找到可替代手机的事物,比如运动、阅读等。而且这一次,家长必须参与其中,不能再缺席了。”

    针对类似小斌妈妈的情况,专家提醒,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也要成长,与小小孩的相处之道不能延续到大小孩身上,许多家庭矛盾都是家长不懂、不肯放手所致,“每个人都有向好、自我完善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给他一定的空间,相信他能做好,孩子偶尔没做好,家长也要学会忽视,这样一来孩子感受到了家长的信任,亲子关系才会进入良性循环。”程医生表示,门诊中碰到的情况往往相反,孩子一有不对,家长着急上火立刻责怪干预,孩子的逆反心理一下子就上来了,最终双方剑拔弩张势同水火,形成了恶性循环。

    建议

    有什么方法可以不让孩子沉迷手机?

    时下一些父母对于手机是严防死守,有的把家里的网线拔了,有的给孩子配备老年机,但这些做法收效并不理想。“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可以让孩子玩手机,但怎么玩、玩多久,家长和孩子要事先说好。”程医生建议。

    眼下正值暑假,家长不妨问问孩子:我同意你一天玩1到2个小时的手机,你怎么看?孩子肯定会挑2个小时,而家长内心也同意2个小时,给个范围不过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选择权,这样他会更加乐意接受和执行。

    孩子玩手机,家长要监督,但不能2个小时一到,孩子玩得正起劲时,不由分说就没收手机,而是应该在半小时前就提醒孩子时间快到了。孩子实在要超时,就跟他说,最多预支明天的半小时,明天就要少玩半小时了。这样有商有量,不至于让孩子反感。

    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不能自己沉迷手机。“家长边刷手机边监督孩子学习,孩子怎么可能好好学习呢?”程医生表示,家长也该适当放下手机,捧起书本,用行动告诉孩子,手机是很有趣,但世上还有更多更有趣的事物有待你去发掘。

    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孙梦璐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