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酷暑正酣,立秋偏偏要来凑热闹

这是一个自带“纠结”特质的节气

    昨天,还不到下午1点,市区最高气温已经飙升至35.8℃。而据市气象台消息,一直到本周六,我市中北部地区都将会是35℃~36℃的高温天气。酷暑正酣,立秋偏偏要来凑热闹。作为一个自带“纠结”特质的节气,立秋从出现的时间、气候的转变、习俗的流传,无一不显露这一特质。

    究竟是“姓秋”还是“姓夏”

    立秋,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相传在宋朝,每年到立秋这一天,皇宫里会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就高声奏:“秋来了。”梧桐叶应声而落一两片,便是“报秋”之意。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看起来,立秋该是秋天“亲生”的。但看看眼下的天气:昨天我们刚刚进入中伏的后10天,高温“复燃”,而且还处于“超长待机”状态。左看右看,立秋,还是跟夏天更“亲”一些。

    太史官口中的“秋来了”,跟我们日常说的秋天,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我们日常说的秋天,是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有严苛的科学标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下,且后续天气状况稳定,那么就把其中第一天算作入秋日。按照这种算法,宁波常年的入秋时间是9月下旬,还早着呢。

    出现这种“偏差”,多半是因为古人口中的“秋来了”,更多是“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与君携手花间舞,夜露沾鞋又湿衣”,是对寻常生活的感知。

    究竟该“凉凉”还是“暖暖”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今年的立秋节气从今天21时31分开始。

    按照旧时民间的认知,这算不得“吉时”。民谚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就是,立秋早上来,接下来的日子就会凉爽些,否则就会继续一路热下去。

    关于立秋出现的时间和背后意义,民间颇多讲究。有民谚说,“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说的是,如果是在农历六月进入立秋,天气会凉爽得早一些。这么一算,眼下还在农历六月里,也算是给大家一点“凉凉”的盼头。

    民间还有种说法:“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一头。”而且“秋老虎”还分“公母”,若是双日立秋,便是“母秋”,跟“母老虎”一样,到时会热得凶一点。

    究竟还能不能吃茄子

    立秋吃不吃茄子这件事,跟立秋是“凉凉”还是“暖暖”一样令人纠结。老底子流传一种说法:立秋后不吃茄子,因为茄子有毒。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民间也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习俗。

    当然,“秋后茄子有毒”的说法,是不靠谱的,但也并非完全没有依据,秋后的老茄子中,“茄碱”含量比较高,过量摄入对人体会有影响。而且,对肠胃不好的人来说,茄子属凉性食物,多吃会加重肠胃负担。

    立秋如此“精分”,遇事纠结,但也有件事不带迟疑的,那就是“吃瓜”。老宁波有“立秋吃瓜”的传统。一来,夏去秋来,在立秋这一天,要把一个夏天积攒起来的热气、湿气都“吃掉”。这一天也被老一辈人称为“秋秽拔”。“秋秽”指的就是夏天的秽气、高温。二来,过了立秋,“称霸”水果界整个夏天的西瓜也差不多要“下市”了。立秋吃瓜,也就多了几分告别的意思。记者 石承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