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过钢琴,但是一弹琴就哈欠连连。到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棋队到学校招生,我老爸觉得这个玩意应该对我不会有催眠效果,就让我学国际象棋。”这样开启国际象棋之旅的戴离离,如今是宁波唯一的国际象棋国际裁判,这份兴趣和特长成为了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音乐世家出了个下棋好手 “我在家里是奇葩,别的孩子都是文艺特长生,我是体育特长生。”戴离离笑称。她出生在音乐世家:戴离离的爷爷戴纬文是宁波籍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采茶舞曲》作者周大风的表哥,哥俩从小在一起作词作曲;奶奶林元宁是宁波钢琴界的泰斗,编写了《宁波钢琴百年》。 “奶奶还健在,经常有人来拜访她,每当听说她有个下国际象棋的孙女都会露出惊诧的表情——怎么不学钢琴?”戴离离说当然学过,不过自己喜欢跑跑跳跳,一弹钢琴就打哈欠,于是7岁的时候“宣布与钢琴拜拜了”。 在江东中心小学上二年级时,戴离离接触到了黑白格子的趣味“西洋棋”:国际象棋中的王到了残局必须“御驾亲征”,国际象棋中的兵如果能冲到对方底线,就会“从奴隶变成将军”威力大增,可以升变成除了王以外的任何一种棋子……父亲也觉得“有点意思”,让她从此驱马策兵,陷入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音乐世家出了个下棋好手,戴离离在一众小将中很快脱颖而出,在省运会等赛事中多次夺冠。 成为省冠军后没走职业道路 1994年浙江省第10届运动会后,13岁的她面临抉择:争取进省队继续征战还是“见好就收”回归校园?犹豫过后,戴离离还是放弃了成为职业棋手的机会。 那届省运会后她代表省队参加过一次全国团体赛,当时浙江国际象棋名将诸宸正好去巴西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浙江女队只有许昱华和林烨,组队参加全国赛缺少一人,戴离离替补上阵。“老爸抱着再测试我一下的心情,去学校帮我 请了20多天的假,让我去参加这个比赛。”戴离离说,当时已经初二,请假其实冒了极大的风险,如果回来学习跟不上的话是做好复读一年的准备的,后来发挥不错考上了效实中学。 当时的全国团体赛是11小时制的,下午一点下到晚上八点,没下完的话封棋;然后晚上十点下到十二点,没下完则第二次封棋;第二天早上再下两个小时,必须下完。“第一次下这么长时间的比赛,有盘棋拼了六个半小时。”末轮之前,后来成为“棋后”的许昱华还跟她过来开玩笑:小朋友,你只需要和棋我们就是前三了。结果输了,得了第五——随后许昱华又来安慰:前六名的队第二年的食宿是免费的,你已经完成任务了。“按照现在的政策,全国团体锦标赛前六名的成绩可以申请健将(国家大师),但当时没有这规定。当年运动员退役之后的出路窄,如果能像现在这样有众多名校的特招名额,估计就不会见好就收了。”戴离离说。 大学毕业开始尝试裁判工作 之后的几年时间,回归校园的戴离离和其他学生一样忙功课考大学,一度远离了棋盘。到大学期间寒暑假,戴离离又惦记起宁波国际象棋队,就常过去看看小师弟小师妹们下棋,有时候还帮教练带孩子们出去比赛。“记得2006年大学刚毕业第二年,就带了12个小孩去了保加利亚瓦尔纳(宁波的友好城市)参加欧洲学校团体锦标赛,这12人里就包括了后来入选过国青队的宁波小将蓝梓伦和裘孟洁。”戴离离说,也是从那个时候起自己成为了一名国际象棋老师,顺便考取了裁判资格。 接下来是宁波国际象棋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学国象的孩子越来越多,业余赛事也逐渐增多。国际象棋全国甲级联赛、国家队选拔赛也频频在宁波上演,2007年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更是在鄞州设立国家队训练基地,并在此多次举行中俄国际象棋对抗赛、中美国际象棋对抗赛、世界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等国际大赛。戴离离参与高级别赛事裁判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她与叶江川、谢军等中国国际象棋界的领军人物交流越来越多,与侯逸凡、沈阳、黄茜等国家女队队员交情越来越深。 经过一次次大赛历练,戴离离2008年拿到国际棋联裁判(FA)证书,2010年拿到国际裁判(IA)证书,成为中国第18位国际裁判。之后执裁的赛事级别也越来越高,坐上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智力运动精英赛、世锦赛等国际顶级赛事的裁判席。去年3月,戴离离在伊朗德黑兰参与了2017年国际象棋女子世界锦标赛执裁,成为省内首位亮相国际象棋世锦赛的裁判。那一次,戴离离坐镇裁判席见证了中国选手谭中怡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五位国际象棋棋后、世界国际象棋史上第十六位棋后。 记者 戴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