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卫工人在“爱心冰箱”前取水。 |
-20180811223736_b.jpg) |
“爱心冰箱” |
本报讯(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刘拥军 郭腾达 文/摄) 有一种感动叫坚持,有一种真爱叫传递。连日来,社会各界爱心接力,“爱心冰箱”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丝丝清凉。截至记者发稿时,宁波市城管义工协会已经受赠“爱心冰箱”18台,各类饮品4万多瓶。 位于甬港南路的江东供水分公司门口,一直设有爱心饮水点。从8月7日开始,这里又多了一台“爱心冰箱”。江东供水分公司副经理沈秀娟说,认领“爱心冰箱”是期望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说话间,路过的一辆市政养护车辆停了下来,市政养护人员下车取了“冰红茶”喝了几口。“感觉很温暖,感谢好心人。”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爱心冰箱”的谢意。 前天上午9:10,宁波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巍巍带领员工来到位于金光百货的“爱心冰箱”点,捐出了价值3000余元的饮品。“昨天我爸爸参与了宁波乐清商会的捐献冰箱活动,我要传递这份爱心。”陈巍巍说,他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以实际行动呼吁大家携手关怀城市一线劳动者。接着,宁波壳牌润滑油供货商毛俊斌捐献了10箱饮品,耐克萨斯房车公司职工戴海龙和儿子戴扬铧也捐献了10箱饮品。 宁波至诚学校国内部401班贺元复同学,拿出了自己的部分压岁钱和零花钱购买了8箱饮品捐给一线工作的叔叔阿姨。“天气很热,叔叔阿姨们在街上扫地很辛苦。”贺元复告诉记者,他希望叔叔阿姨们能喝上冰凉的饮料,解暑降温,用好心情打扫街道。 来自安徽阜阳的环卫工人王师傅来到“爱心冰箱”前取水。他对记者说,天热的时候很想喝一瓶饮料,但是商店里一瓶饮料最起码要3.5元以上。“以前舍不得买,这两天经常能喝到冰镇饮料,真是谢谢各位爱心人士了。” 当天上午11:00左右,爱心人士樊莲静前往位于镇明路的城管驿站,捐献了一台“爱心冰箱”,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宁波文明。 如今,为“爱心冰箱”众筹爱心的宁波市城管义工爱心热线0574—87861639还在不断响起。父子接力,母女接力,亲友之间接力……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正在用爱托起“爱心冰箱”,掀起宁波文明新风尚。 ■快评 “爱心冰箱” 传导宜人的“城市温度” 很难想象,现在的城市居民,如果离开了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还有那些从事一线户外作业的市政工人,生活将会是怎样的“一团糟”。而眼下动辄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天,正是这些劳动者一年中最难熬的时段。这个时候在甬城街头出现的“爱心冰箱”,就是用创新式的公益载体,在酷暑中传导出宜人的“城市温度”。 进入盛夏酷暑之后,那些几乎每天都需要头顶烈日连续作业的从业人员的艰辛,人们都看在眼里,不少人也向他们伸出过援手。但如何让他们更普遍地感受并接收到更多善意、更好的帮助,是宁波这座爱心城市一直在探索的路径。在此之前,向环卫工人等提供爱心早餐、设立补水点以及建立爱心驿站等,都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现在,由政府部门支持,民间团体组织和市民众筹,实现“今天有明天还有,夏天有冬天还有”的可持续“爱心接力”——“爱心冰箱”,集众筹、开放、便捷、高效于一体,为那些有意奉献爱心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很强的载体,人们的爱心有了一个更合宜的表达方式和渠道。涓涓细流式的微公益,也得以汇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夏日清流,对于调节出宜人的“城市温度”发挥出难以替代的作用。 “爱心冰箱”,应该是这个夏日最让人感觉“凉爽”的正能量之一。在每个夏季到来之际,我们在感受到这类正能量的同时,也不时听到一些地方一线劳动者“高温津贴发放不到位”“拿西瓜、绿豆汤替代高温津贴”甚至“没听说过有什么高温津贴”等负面新闻,与“爱心冰箱”事件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在倡导“爱心冰箱”的同时,对于一线劳动者的关爱,应该建立在充分保障他们合法权益的基础之上。 从“爱心冰箱”运行的情况来看,市民展现的文明素养可圈可点,这一点令人欣慰。需要提醒是,由于“爱心冰箱”事关食品安全,无论是矿泉水、冷饮还是其他食品,在炎炎夏日里即使放在冰箱里也比较容易变质,更何况各方捐助之前、放入冰箱之后,如果在贮藏条件、保质期等方面缺乏检视和把关,没有专人管理,就可能出现不愉快的事件。这类事件多了,还会直接影响到这场“爱心接力”是否可持续的问题。好在有政府部门支持和民间团体组织,“爱心冰箱”的日常管理应该会有比较充分的保障。 多一些“爱心冰箱”这样的公益载体,我们的“城市温度”就会多一份宜人。 胡晓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