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勇杰 绘 |
看着银行卡里到账的6200元钱,小沈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不到一周时间,就能拿到6200元收入,是他平生从没见过的高薪。 可这高兴劲,伴随着忐忑。涉足试药圈,钱好挣,却有风险,更怕让家人担心。 几乎每个初入试药圈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挣扎,而相对来说的“少付出、多回报”却总是充满了诱惑。这种被圈内称为“躺着挣钱”的职业,也因此让很多试药人上了“船”就很难再下来。 新药上市离不开他们,试药也给他们带来收入,可背后的风险和必要的保险该由谁来承担? 然而,对这些人来说,哪怕“前途未卜”,他们也不想错过每次机会,毕竟,报酬比风险看上去更实际。 A 试药新人 试药有风险,但报酬令人心动 等了两个多月,小沈和11名通过体检的受试者,住进了上海某医院的临床试验室。他们将在那里封闭式地度过一个星期,服用两粒消炎类药物,其中一种还未上市。 两个多月前,小沈被一条招募药物受试者的广告吸引而来。 “6天,男6200元,女7000元整。片剂,口服,全程免费,统一食宿……”这样的报酬,小沈无法拒绝。 这是他第一次听说“试药”。他从网上查询到,所谓试药,简单点说,就是当“小白鼠”。 都说试药有风险,小沈有点犹豫,可不菲的报酬还是让他心动。他没敢告诉父母,悄悄拨通了招募者的电话。 招募试药者的所谓“药头”打消了他的顾虑:“风险嘛,怎么说呢?我只想说,想来试药的人多的是,很多人还担心过不了体检关呢,他们做过好多次,并没出现啥问题。” 就这样,小沈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体检。 第一次参加试药的小沈,说不紧张,是骗人的。 到达上海的当天中午,跟他同一批参加试药的12名受试者吃过午饭,就被安排到了医院的完全隔离区域。除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其他东西都不能带进去,穿的外套是医院发的专用服。 其实,参加这批试药的只需9人,如果受试者中途出现不适而退场,多出的3人可作为替补随时顶上。 第二天早上,所有受试者空腹接受血压、体温之类的简单检查。 早餐很营养,高脂餐,牛奶和鸡蛋。餐后10分钟,他们在医务人员的监督下,服下第一粒药片。 据说,这是制药公司研发的一种新药,要同另一种具有相同功效的进口药进行对比试验。 服药后每隔20分钟采一次血,每次抽取两试管的血液,抽血间隔时间逐渐拉长。 刚服下药片的小沈也很紧张,但并没有出现什么不适症状,也就放心多了。到了第二天,两名受试者说大便比较硬,有点便秘感,但并不影响他们继续下去。 首粒药片服下后,经过两天的观察和抽血,后面有两天空窗期,也就是休息两天。仍然是住在医院里,玩手机、看电视成了试药人生活的全部,医生偶尔来量量血压、测测体温。 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原本互不相识的受试者,变得熟悉起来,相互交流着这些年的试药经历。 B 职业试药人 常年辗转于各大医院 短短两天时间,初入试药圈的小沈便感觉眼界大开。同批的受试者,好几个都是有多次试药经历的“老人”。他们常年辗转于各大医院,将试药当成了谋生的手段。用他们的话说,做这个行当既是挣钱,也是做好事。新药要上市,离不开他们的以身试险。 30岁不到的小王,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有七八年的试药经历。如今的他,既是招募试药者的“药头”,也亲自上阵,参与试药。 说起刚刚涉足试药圈的时候,同小沈一样,小王也有顾虑,怕吃药把自己吃坏了或者留下后遗症。后来排队体检的时候,也是干这行的“老人”安慰他,说没啥危险,打消了他的疑虑。 参加受试后,他感觉很轻松。每天除了常规监测和抽血外,就是与其他受试者一起聊天、打扑克、看电视。 日子很轻松,试验结束时,小王拿到了3000元的报酬。 “那真的是躺着就把钱挣了。”出院那一刻,小王感慨不已,原来世上还真有那么好挣的钱。只要体检通过了,吃几片药,抽几管血,钱就到手了,身体也没啥不适。 正是这一次试药,正式开启了小王职业试药的生涯。 也许是钱来得太容易,小王对试药越来越依赖,也不愿再去找别的工作。 站着进去表明自己是健康的,站着出来表明一切都没有问题。在小王他们看来,试药的所谓风险,在丰厚的补偿金面前,不值一提。 浸淫的时间长了,小王逐渐摸出了很多门道。 他知道,虽然很多人对试药还心存疑虑,但市场对试药人的需求很大,他们是不可或缺的。 确实,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新药上市。根据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每种新药在批准生产、推向市场之前,都必须经过动物试验、人体实验和临床试验这三个过程。其中临床试验一般又分三期,第一期是在健康人身上证实其安全性;二期是用于病人,了解毒副作用;三期是进一步扩大病例数,确定剂量、明确疗效。 于是,像小王这样的职业试药人就应运而生。在很多试药人眼里,这是一门“快钱”生意,大部分都是为钱而来。试药人只需在医院吞下药片或者接受注射,就可拿走或多或少的补偿费用。这里不需要技能和学历,只要你有一副健康的身体,就可以尝试。 C “药头”们的江湖 中介成试药链中重要环节 随着结识的职业试药人越来越多,小王开始同医院和制药公司接触,帮他们招募受试人员。渐渐地,他从试药者转型为招募试药者的“药头”,成为试药的中介。 到现在,像小王这样的中介已成为试药这条链上的重要环节,几乎所有的试药者都是通过中介招募而来。 日前,记者以试药咨询为由,与常在宁波各论坛发布招募信息的自称姓李的男子取得联系。 当年也曾是试药人出身的李某,如今已是专职中介人。他说,当年试药时,不但认识了很多同行,还认识了医院负责试药的医生,了解到其中一些门道,从而开始转型。如今,跟他合作的医院、制药企业有好几十家,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皖一带。一旦医院或药厂有相关试药需求,他就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把招募信息发布到由他组建的试药人QQ群和微信群里。 记者看到,招聘信息得内容,往往包括药品名称、体检时间、入院时间、补偿金额、是否有烟检等。 李某说,试药这个市场很大,需要中介存在。医院和制药公司不可能随意找人,受试者也需要有得到信息的渠道,中介存在的意义就是搭建一个双方都需要的平台。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介存在的另一个原因,是参与试药的公司和医院,可将部分风险转嫁给中介。 如今,中介已经几乎垄断了试药市场。至于中介的报酬来源,主要就靠招募来的试药人。前面提到的试药人小沈说,一星期试药期满,每人有6200元的补偿金,至于“药头”拿了多少,他们并不知道。不过,受试者并不太关心这个,对他们而言,能拿到钱就好。相比于试药可能的潜在风险,他们更担心的,往往是体检不合格,拿不到试药资格,因此在体检时耍些小手段也就在所难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