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文化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1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昨天在溪口开幕的这场民国书籍展显示:

民国书事多甬人

展览中陈列的民国书籍。

    昨天,民国书籍展在溪口三味书局开展,这是奉化创建民国文化研究基地的主要活动之一,展出的36本民国时期书籍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学术价值。在展览中,记者还发现了众多宁波人的“身影”,包括出版人、作家等。

    展出的是书籍更是珍贵史料

    根据宁波市规划局奉化分局新近公布的《奉化区总体规划》,民国文化是奉化城市建设的特色内容之一,奉化将创建中国民国文化研究基地。此次民国书籍展是奉化民国文化展示系列活动中的第一项,展品少而精,36本民国书籍都是三味书店总经理卓科慧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包括《刀笔评论文选》《中国语言学及民俗学之地理的研究》《民族正气文抄》《实用成语》《学生国学丛书·周姜词》《字辨》《农具学》《苗圃学》《中国分省精图》等,不仅时代特色鲜明,版本种类丰富,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囊括了文法理工农医等各个门类,而且其中两本还是宁波人写的——余姚人楼适夷的《四明山杂记》和奉化人吴亮平的《论民主革命》。

    “这个展览从筹备到今天开展历时两年之久,在采集这些展品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觉得民国文化内容丰富,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像这本《战伤文集》,由胶东军区卫生部编印,出版于1946年,里面都是对战场上遇到的伤口和伤痛如何进行处理、包扎、医治的文章,非常珍贵。还有这本《战地政治与经济》,编印于1931年,是当时国民政府内训的保密材料,里面有很多数据和统计表。另外,一些艺术类书籍也很珍贵,像《建筑图学》,从中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的建筑,从《素描入门》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的美术。”卓科慧说,这些展品既是书籍,更是珍贵的史料和文物。

    汲绠斋与商务印书馆交情深

    本次展览分版本寻踪、书局揽胜、甬人书事和标识大观四部分,记者发现,在民国时期的书局和出版商中,频频出现宁波人的身影。

    商务印书馆是民国时期上海滩数一数二的出版机构,宁波的汲绠斋书局与之交情深厚。汲绠斋创办于清道光初年,由鄞县三桥鲍家、慈溪乍山严家的几个文化人合资经营,是宁波最早创办,也是经营规模最大的一家书坊。清光绪中后期,鲍永年成为汲绠斋接班人。1897年,同乡人鲍咸昌兄弟在上海创立商务印书馆,汲绠斋曾派经验丰富的职工前去支援,从此汲绠斋与商务印书馆一直保持着特殊关系,是商务印书馆的宁波总经销商。鄞县、慈溪、镇海、余姚、奉化、象山、宁海、定海等县书店供应的教科书,均向汲绠斋书局批购。清末民初,铅印兴起,木刻淘汰,汲绠斋渐渐停止出版业务,只经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局、世界书局等出版的图书。

    民国时期的出版商中,有两位大名鼎鼎的宁波人——慈溪龙山镇人张静庐和余姚人邵洵美。张静庐家境贫寒,酷爱读书,从小在上海当学徒。“五四”运动期间,张静庐认识了上海泰东书局老板赵南公,进而到泰东书局当助手,并担任《新的小说》月刊编辑,由此踏入出版界。后来,张静庐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专门发售出版杂志的书店,且欢迎没钱买书的读者自由翻阅,开风气之先。

    邵洵美则有“书业孟尝君”之誉,因他出身名门世家,祖父邵友濂和外公盛宣怀都声名显赫,家境富裕,为人慷慨,本身又是诗人、作家,他把很多家财投入到出版业,先后创办了“金屋书店”“上海时代图书公司”,接手了胡适、徐志摩、陈源、梁实秋等人创办的长期亏损的新月书店和《新月》杂志,他还出巨资从德国购买了一套影写版印刷机,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印刷设备。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奉化区文联和宁波三味书店联合推出,将一直持续至12月15日,其间还将举行民国文化讲座、民国历史文化知识资料库查阅等活动。记者 俞素梅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