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情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次难忘的同学会

同学会上的合影。倾诉人供图

    倾诉人:陈炳根

    采访人:陈爱红

    采访方式:面对面

    倾诉热线:15058047703

    倾诉邮箱:dnsbqg@126.com

    情感倾诉QQ:3148917426

    情感倾诉微信id:15058047703

    75岁的陈炳根退休前是宁波大学的教师,他出生于苏州吴江县(现为吴江区)附近的农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9年来到宁波。几年前,陈炳根的初中同学建立了微信群,并在老家苏州举行了一次同学会,但是作为当年班长的陈炳根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成行。初中同学中,陈炳根是目前唯一居住在宁波的人。2017年10月,他们又开了一次同学会,聚会的地点特意放在宁波,大家顺道来看望老班长。接受记者采访时,陈炳根说:这次短暂的聚会是我晚年生活中的幸福时光。

    为探望我 特意来甬开同学会

    1957年到1960年,我在家附近镇上的芦墟中学读初中。那时候学生不多,我所在的年级只有两个班:甲班和乙班。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镇上的学生,他们不住校,叫通学生;另一类是像我这样农村来的,住在学校里,叫寄宿生。我所在的甲班入学时有五十多个学生,但是有几个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没有完成学业,而我比较幸运,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当了班长,后来还得到班主任杨坤元老师的资助完成了初中学业,杨老师还一直资助我上了高中和大学。

    大学毕业后,我虽然也常回家,但是只偶尔遇到过三五个同学。几年前的同学会我没有参加,老同学张昌观当时就提议:怎么能缺少班长呢?我们的下一次同学会组织去宁波吧,顺便探望老班长。从去年9月开始,王金城、余淑娴等同学就在为这次聚会做筹划了。我给他们寄去了一张宁波地图,他们特意将住宿地点定在我家附近的宾馆。他们临出发前,我还给他们发去了电子地图。

    为了迎接同学们,我也开始忙活起来。由于我行动不便,跑腿的工作主要由妻子代劳。她联系了中华老字号东福园饭店,这家店的菜肴以宁波菜为主,又位于市中心,距离鼓楼只有一步之遥。

    2017年10月10日,30多位同学来到了宁波,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有些同学是从遥远的成都、北京等地飞过来的,而且除了初中同学外,还有几位是我的高中同学,原来他们是得知有这么一次难得的聚会后特意申请加入的。

    既赠物质食粮也送精神食粮

    那天上午,同学们先是参观了天一阁,可惜我无法作陪。下午4点不到,我就和妻子在东福园门口恭候大家的到来,我和同学们一个个握手,一个个辨认。有好几个同学是50多年来首次见面,大家都变了模样,如果不是这次同学会,哪怕我们对面相逢,也肯定认不出来。

    宴会开始了,我作为东道主首先发言。由于心情激动,本来准备好的词居然全忘了,只是一个劲地说:“欢迎大家来宁波,谢谢大家!”席间,同学们轮流发言,回忆往事,过去的苦如今想起来满满的都是甜蜜和欢笑。有同学还记得通学生中的唐同学,大家都叫他“猢狲”,他和“八戒”等四人非常调皮,有一次竟然从田地里抓了条蛇放到教室里吓唬女同学,是我毫不畏惧地站出来制止了他,并让他把蛇拿出了教室,却没有向班主任打小报告,这让很多同学对我刮目相看。还有人回忆我们在农场劳动时种蔬菜,“大炼钢铁”时日夜拉风箱,“除四害”时,我们用纱布做的捕捞器在臭水沟里捞孑孓……

    我和王金城同学有很多共同的回忆。那时的学校没有围墙,宿舍、食堂和教室之间各有一段距离,我们早晨起床后,走过街巷去食堂吃早饭,然后到教室读书,一路上有说有笑。暑假里,我们一起游泳、钓鱼,偶尔还会到对方的家里住上一两天。我们还结伴步行到镇上去看望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吴学根同学,而现在,尽管吴同学已经去世多年,我们仍清晰记得他的模样。

    我们还回忆了可敬的班主任杨坤元老师。杨老师课上得好,记忆力惊人,当了我们的班主任后没几天,就能叫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来。

    我们还谈论了阔别后几十年来的人生变化,同学中的大多数像一粒粒蒲公英种子那样,被时代的风吹向了全国各地,有人做了老师,有人当了医生,还有的人走上了行政领导岗位,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现在,我们是一群开心的老小孩,我们有着共同的青春记忆。

    临别的时候,我给每位同学送上了一份宁波特产油赞子和一本我的散文集。有同学风趣地说:“这次来宁波,老班长既给了我们物质食粮也给了我们精神食粮呀。”高中同学姚厚福感叹地对我说:“这么多同学来宁波看望你,可见你这个班长真没有白当啊!”

    无论相距多远同学情谊长存

    这次同学会比较特殊,一是聚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来看望我,并且以旅游的方式进行;二是参加的同学中,有些人互相之间并不是同学,他们是因为我而相识相聚。这次同学会还产生了“蝴蝶效应”:我的高中同学在回去路上就酝酿,到了吴江后接着举办高中同学会。这15个人在吴江聚会之后又决定2018年10月再办一次同学会。我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承担了编制高中同学通讯录的任务。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完成了这项工作,还建立了一个高中同学微信群,方便大家联系。

    这次在宁波的同学会也为我们以后的相聚提供了新模式,初中同学会每年举办一次,时间定在10月10日。今年,我的初中同学们相约在无锡聚首,也是采用旅游的方式去探望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同学。我虽然难以前往,但是在心底里祝愿他们快乐幸福。

    聚会是短暂的,但我们的情谊长存。无论岁月多长,无论相距多远,都阻隔不了我们深厚的同学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