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小儿肌性斜颈患儿正在接受推拿治疗。 |
近日,市民张女士发现,两个月大的宝宝在睡觉、吃奶的时候头总是偏着,一摸右侧脖子有个小疙瘩,像花生米一样,把孩子送到医院检查后,确诊孩子得的是“小儿肌性斜颈”。 那么,什么是小儿肌性斜颈,又该如何治疗呢?宁波市中医院小儿推拿科医师鲍挺峰表示,小儿斜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头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先天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显现出来,若治疗不及时易出现两侧面部不对称、斜视、脊柱侧弯畸形等继发症状。 什么是小儿肌性斜颈?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歪脖子 虽然小儿肌性斜颈听起来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它却是一种小儿较为常见的病症,又名“先天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俗称“歪脖子”。张女士说道,宝宝出生后小脑袋总爱往右偏,起初没当回事,还觉得挺可爱,可一个月过去了,孩子歪头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才发现不对劲。 鲍医师介绍,小儿肌性斜颈多在患儿出生后表现出头颈歪斜、胸锁乳突肌紧张、头颈活动受限等症状,最明显的临床表现就是歪脖子,“如果发现宝宝的脖子长时间歪向一侧,扶正后很快又回到原来的倾斜姿势的话,家长应该首先考虑是否患上了小儿肌性斜颈。” 另外,用手触摸孩子的一侧颈部时,如果发现有一个圆形或是绳索状的肿块,也有可能是患上了小儿肌性斜颈,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去医院看儿科或骨科门诊,由医生确诊,并根据病情作进一步治疗。 发病率逐年上升 建议孩子出生时做系统检查 一般认为,受到基因、脐带绕颈、胎位不正等影响,小儿肌性斜颈是先天性的,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两年前刚开门诊的时候,病人还不多,只有4例。今年以来尤其是近期,半天门诊十个左右小病人,有一半都是小儿肌性斜颈。”鲍医师说,粗略统计,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来院就诊的小儿斜颈有40例,年龄从满月到2周岁,男孩26例,女孩14例,其中小于3个月的患儿11例,3个月到6个月的23例,6个月以上的6例。 “目前,我碰到过最严重的病状,是一个鄞州区云龙镇的宝宝,2个月时发现患有小儿肌性斜颈。据她妈妈描述,在当地医院推拿了近2个月,颈部结节反而有越推越大的趋势。”鲍医师表示,该患儿前来就诊时,不仅头向患侧方向转动受限严重,颈部结节就像一块小石头一样硬。“孩子的妈妈说,半夜醒来也会给宝宝推拿一下,所以并不排除推拿过度的情况,因为斜颈推拿的刺激量是不能太多的。” 记者了解到,小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是在小儿推拿中最痛最胀的,为了把痉挛的肌肉捏松捏软,需要使用较大的力量。一般要推3-4次后,孩子才会慢慢习惯和适应,哭闹的现象也会有所减少。“现在,大半年过去了,这个宝宝颈部的结节已经变小变软,头也可以正常转动了。” 由于新生儿斜颈不容易被发现,因此,鲍医师建议在孩子出生时,最好做一个系统的身体检查,使得一些疾病能够在早期得到发现。 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1岁内患儿可用推拿治愈 “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一般建议满月后就可以来医院推拿治疗。”鲍医师说,如果发现得早,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是不需要手术的,保守疗程为3个月左右,且大部分1岁以内的患儿可治愈。但是,“由于小儿肌性斜颈尚未列入医保范畴,因此,家长需要自费承担的费用相对较多,使得一些患儿因经济或其他原因而耽误病情。” 早期治疗中首选的保守治疗法就是推拿。通常情况下,多采用沾上滑石粉的拇食、食指在患儿脖子处轻轻地揉捻,以捻散、捋顺挛缩部位。手法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牵引患儿颈部,使其颈部逐渐向健康的一侧侧屈,面部向患侧旋转,以纠正斜颈。 当然,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引导宝宝多做主动运动。例如,父母多站在宝宝的患侧,用发声和发光的玩具以及电视机、录音机等声音逗引孩子,让宝宝主动转头;母亲坐位横抱孩子时要让病侧向上,通过抬头,训练颈部的肌肉;哺乳、睡觉时也应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加以纠正。 记者 鲍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