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18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七届阿拉宁波摄影节昨开幕 主办方为两位老人办了一个和去年一样的展览

因为爱,从来不怕重复

展览刚布置好,摄影节主办方就安排两位老人前来观看。戚颢 樊卓婧 摄

    昨天,第七届阿拉宁波摄影节在宁波书香文化园区开启。开幕式引进了中国摄影界最有影响力的活动之一——第二届十杰人民摄影家颁奖典礼,现场人流如织,摄影界大咖云集。本次活动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影展中,有一组非专业摄影师的作品颇受瞩目:照片内容和去年第六届摄影节一样,并且在同样的位置展出。这在所有影展中几乎没有先例。主办方称,这组照片是专门为两名老人——83岁的陈英和与78岁的张春月夫妇重新布置的,他俩正是照片中的主角,拍摄者是他们的儿媳李晴。照片背后,有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

    儿媳为公公婆婆拍照十年

    十年前,张春月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一向精明能干的她慢慢地退化成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全家人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受这种比“死别”更残忍的“生离”。李晴说,当他们第一次看到讲究体面的妈妈把小便拉在身上的时候,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只有爸爸很平静,说“没有关系的,我来弄好了”。

    陈英和反对请保姆,坚持自己照顾妻子,定期给她剪指甲,每天全身擦洗,做可口的饭菜,把妻子当孩子一样照顾。从那时起,李晴开始拍摄公公婆婆的日常,一转眼就拍了十年。

    医生说,张春月已经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但李晴却觉得,妈妈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她常把尿尿在家里任何一个地方,却会留意老伴有没有扣好扣子;她自己不会穿衣服,甚至把老伴的裤子当成自己的衣服在穿,但在老伴脱衣服不灵便的时候会去搭一把手;她和任何人没有情感交流,但只要老伴把她揽到怀中,就会变得小鸟依人……

    前年7月,陈英和踩在凳子上从柜子里取东西时,一不小心踩空,掉下来的瞬间,张春月却本能地冲上去把老伴接住。两人同时摔到地上,陈英和没有受伤,老太太却摔断了脊椎骨。

    老人因意外错过了去年的展览

    去年,李晴的这组照片在第六届阿拉摄影节上展出。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爸爸怕麻烦他们,自己带着老伴去看影展,结果在东门口地铁站摔了一跤,人昏过去了。所幸抢救及时。

    陈英和清醒过来后,告诉家人,他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乘坐残疾人垂直电梯,而是牵着老伴去乘斜扶梯,一不小心整个人就往后倒了。昏迷前他依稀记得有很多人围过来帮助他,有好心人拨打了120,把他送上救护车。

    等陈英和出院的时候,影展已经结束了,他也没有再提这件事。今年的摄影节筹备期间,主办方无意间了解到去年的这个意外,于是决定今年在同一地点把照片重新再展一次。这一次,展览刚刚布置好,陈英和就在主办方的安排下,带着老伴来看展览。他牵着老伴的手,心里期待着,某张照片会是忆记的密码,可以唤醒妻子的一丝回忆;也许某个画面会是温柔的线索,把她拉回这个爱的世界。

    影像的价值在于真诚

    连续两年,同样的照片在同一个展览的同一个位置展出,可能绝无仅有。但办展览是为了什么呢?策展人戚颢说:“一千张照片中,如果有一张能让你停下脚步,想起过往,让你感受到温暖和诗意,让你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单,那么一切就有了意义。”

    李晴把这组照片命名为“但愿人常久”。她说,爸爸出事那天,有那么多热心人相助,她一直没有机会表示感谢,想借影展向他们说声谢谢,谢谢宁波这座爱心城市,她要把祝福送给每一个善良的人。

    昨天的开幕式上,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全国十佳摄影记者王文澜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作为参加过唐山大地震、老山前线战斗、奥运会等重大事件报道的资深记者,王文澜最擅长以北京人的幽默捕捉普通人的瞬间,反映人和社会的关系。他告诉记者:一张照片,未必要有多么深刻的主题,那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那些平凡真诚而耐人寻味的故事,终将体现出影像的价值。记者 陈晓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