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石承承) 今日出伏。从市气象台未来10天的天气预报看,出伏后,我市暂不会出现高温天。不过,“早晚凉飕飕,中午热死牛”的气候变化或比“秋老虎”更可怕。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7日开始,至8月25日结束,共有40天。受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影响,今年夏天至今,我们似乎都没有真正被“热透”过,不仅35℃以上的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少,而且今夏的最高温也没有出现在通常最热的7月和8月,而是出现在了6月。 如今,告别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我市的天气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从市气象台对我市未来10天的天气预报看,从今天开始,我市转为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的天气,之后一直到8月底,我市多阵雨天气;气温保持平稳,最高气温基本维持在30℃-32℃,最低气温在25℃-26℃。 从中国天气网的中长期预报来看,9月上旬,我市将转为以多云天气为主,最高气温甚至有可能跌破30℃。尽管中长期预报不如短期预报来得精准,但不难看出,出现35℃以上高温天的可能性不太大。 出伏后的这种舒适,跟真正的秋天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根据气象学的标准,入秋一般要求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我市常年的入秋时间差不多要等到9月下旬。 眼下我们正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这个节气最明显的气候特征就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民间还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的说法,特别是遇到晴天的午后,闷热程度丝毫不亚于盛夏。 在民间,有把从出伏到秋分节气视为“最凶险的34天”的说法,说的就是出伏后,昼夜温差变大,容易导致心脑血管、呼吸系统、“三高”等疾病的复发和加重。因此,接下来这段“早晚凉飕飕,中午热死牛”的日子对人体健康而言,还真是个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