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战期间“宁波帮”人士的家国情怀

奉化人竺梅先抵押股票 捐献了足以购买一架飞机的巨款

    2 沉船江面封锁航道 阻止日军水路进攻

    江浙靠海临江,水路畅通,为了阻止日军水路进攻,发生过多次沉船封锁航道的事情。

    1937年,江阴海空战为了阻止日本海军溯长江而上,筑起一道水下防线,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慈溪人虞洽卿响应政府的号召,把公司三分之一的轮船炸沉到水里,竺梅先也捐献出自家的“甬兴”轮,与20余艘舰船一起炸沉在江阴江面,铸成一道水下拦截线,拉开了长江抗战的序幕。这就是著名的江阴沉船事件。

    在抗日战争的每个关键节点,都有“宁波帮”的贡献。无不显示出他们在民族危难关头,作为爱国工商业者应有的民族气节。

    《浙江通志·海关志》编委胡丕阳还告诉记者,1940月7月20日,宁波城防司令部还向浙海关调用两艘缉私舰,载石沉入梅墟附近江水转弯处,用以彻底封锁航道,阻止已经占领镇海的日军入侵。7月底,日寇被驱逐出镇海。

    3 为抢救战争伤病员 “宁波帮”人士纷纷开办伤兵医院

    战火纷飞的年代,投入抗战的士兵伤亡无数。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宁波帮”研究专家何静说,淞沪会战期间,“宁波帮”人士在枪林弹雨中,冒险抢救伤病员。

    爱国实业家方液仙开办的伤兵医院,不仅规模大,还聘请了当时不少著名的外科医生和护士,并派厂内职工上前线护送,尽己所能救助伤病员。

    奉化人竺梅先募集巨款,后亲赴前线慰劳浴血抗战的19路军将士,目睹士兵缺药少药时,又在现在的康定路、陕西北路设立伤兵医院,邀请名医主持医务。

    镇海人蒉延芳也与朋友在南京西路办了第十一伤兵医院;颜料商周宗良也在江宁路办起了一座伤兵医院;“宁波帮”人士虞洽卿、乌崖琴、张继光等人,将准备筹建洽卿医院的三万多银元也捐给了伤兵医院。

    4 以“中国国货”为公司招牌 抵制销售日本货

    抗日战争时期,“宁波帮”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坚决抵制日货、支持国货上,面对日寇淫威,坚贞不屈,维护了民族尊严。

    就此,乐承耀说了一个故事。淞沪会战后,鄞县人李康年当时是中国国货公司经理,有一次,一名日本商人带了两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到中国国货公司进货部寻衅,要求推销日货。李康年不卑不亢地说:“我告诉你们,我们这家公司在开办时即在章程中规定只售本国货,不销外国货。章程规定如此,所以招牌就叫中国国货公司,不叫中国百货公司。中国国货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我是代理人,无权做公司章程以外的业务。”短短的几句话,说得日商无言以对,只能垂头丧气狼狈地走了。

    再比如秦润卿、项松茂、竺梅先等“宁波帮”杰出代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淫威,同样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研讨会上,鄞州文史主编戴松岳、鄞州区委党史办党史科科长包柱红等人都提到了五洲大药房总经理、鄞县人项松茂。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项松茂成立了一营的义勇军,还自任营长,并请军事教官加以训练。淞沪会战期间,项松茂积极组织生产军用药品。

    五洲大药房二分店毗连战场,日军从店中查出义勇军的军服,将留守的11名员工全部劫走。项松茂大义凛然,不顾危险亲赴敌营要人,被日军逮捕到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他拒绝与倭寇合作,最终和11名员工一起被日寇杀害。项松茂牺牲后,他的儿子项绳武继承父志,同样拒绝与日寇合作。

    5 开办难民收容所 冒险运送难民

    抗战时期,战火连天,上海有大批难民涌入租界或逃往他乡。他们面临疾病饥饿,每天都有人死亡。在救济难民的行动中,同样活跃着“宁波帮”的身影,他们纷纷发起组织各种团体,或以个人出资捐物,救济难民。何静教授说,这些“宁波帮”爱国志士的事迹让人非常感动,“我在讲座上讲述这些内容时,经常忍不住落泪”。

    由于难民剧增,“宁波帮”又着手安排遣送难民回乡。担任宁绍轮船公司总经理的竺梅先承担运送难民的任务。面对海上水雷封锁以及随时可能遭受日军轰炸的危险,竺梅先日夜往返于沪甬和浙东各地航线,累计无偿安全运送难民几十万人,宁绍轮船公司运送难民的“谋福轮”成了解救同胞的“诺亚方舟”。

    抗战期间,不少“宁波帮”人士还组织、参加各种救援团体,直接开展难民的救济工作。蒉延芳担任救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财务主任,全力投入到难民救济安置工作。在蒉延芳的主持下,难民救济协会开办了多处收容所,先后收容难民达40多万人。他出钱出力,日夜奔波,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协会连年所需的数百万元经费多半都由他设法募集。形势一有缓和,他又组织遣送难民回乡生产,并设置留沪难民生产自救工场和难童学校等等。

    而竺梅先夫妇还在家乡奉化的大山里,创办了国际灾童教养院。收容的610名灾童,全部是上海沦陷区饱尝世间辛酸、在战火中求生存的苦难孩子。这些在战争中失去家庭的孤儿,最大的15岁,最小的4岁。他们救助这些灾童达5年之久。竺梅先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并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我经常在讲述这些英雄的故事,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有机会能去祭拜他们,而遗憾的是很多人都默默无闻地牺牲了,我们无法知晓他们的陵墓在何处。”何静说。

    研讨会另一位嘉宾、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负责人沙力则给出了答案:“我们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里设有很多抗战英烈的陵墓或衣冠冢,其中就有你刚才提到的几位英烈”。

    记者 王思勤 殷欣欣 陈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