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子然、杨骏天和陈乐琰(从左至右)。 |
 |
对接好的运输船和收集船。 |
记者昨天从宁波三中获悉,该校3个阳光男生制作的机器人作品获得了第20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中国区总决赛的冠军。12月15日-19日,他们将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总决赛。 海上垃圾收集船获评委青睐 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与科学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赛分竞赛与创意两类,竞赛类比赛中各组别必须建构机器人和编写程序来解决特定题目,创意类比赛中各组别针对特定主题自由设计机器人模型并展示。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拯救大海”。8月25日-26日,中国区总决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500多名选手参与角逐。由宁波三中技术组赵成华和朱军老师指导,高二(6)班陈乐琰、周子然和高一(1)班杨骏天3名同学制作的“近海水面漂浮垃圾不间断清理船”参加了本次比赛。 相比其他选手的作品,“近海水面漂浮垃圾不间断清理船”更具有实际操作功能。它采用分体式结构,由收集船和运输船两艘船组成,由于船体体积大,需要在水面演示,3个孩子将1.8×1.8×0.5m的水池和接水管带到了北京,并提前一天在现场组装,一度成为赛场上的焦点。 比赛当天,陈乐琰向评委们介绍了“近海水面漂浮垃圾不间断清理船”的功能后,在水池进行了操作演示,收集船与运输船精准的对接令评委们赞叹不已。最终这件作品在中学组脱颖而出,被评为冠军。 在实验室里打过地铺跳过舞 昨天,在宁波三中机器人创新实验室里,3名男生向记者介绍了制作“近海水面漂浮垃圾不间断清理船”的故事。这个暑假,3个小伙伴基本都待在实验室里。周子然说,6月份他们就开始讨论,设计方案是3人一起决定的,定下框架后在7月份开始设计制作。考虑到近海作业,他们设计了双船体结构,不仅保证了稳定性,也保证了吃水不会太深;考虑到收集垃圾的连续性,他们设计了打捞收集船与运输船分体的结构,这样一来一旦收集船满载也无需返航;另外船前安装有声呐,发出与鲨鱼频率相近的超声波,以防海洋生物被误伤。运输船四周安装有油污吸附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具有清理海面油污的功能。 三个小伙伴分工明确:周子然负责做水池和船体,陈乐琰负责编程和电子电路,杨骏天做支援工作。陈乐琰每天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妈妈怕他赶不上末班公交车,每晚9点半准时打电话提醒他。在去北京参赛的前几天,他有好几个晚上索性在实验室打起了地铺。周子然向记者爆料:“有一晚,陈乐琰连续编程三个多小时,反复修改数据并运行,最后他快要疯了,就在实验室里跳起了舞,以此放松心情。” 三个阳光男孩个个兴趣广泛 宁波三中电脑社团的指导老师赵成华对自己的这3个弟子都很满意,他说,他们不仅有天赋还肯钻研,有自主学习能力,碰到难题都会自己上网去找资料,相互讨论解决问题,作为老师他只需要把把关。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极强,实验室里的3D打印机和激光雕刻机不用教他们都会使用。陈乐琰从小喜欢动手,家里的充电宝、录音机等物品都会被他拆开重装,他还喜欢唱歌,是校合唱团和舞蹈队的主力队员;周子然学过画画和跆拳道,不仅会变编程,手工制作能力也强,为了满足船的吃水深度要求,他用水管做了框架再铺上防水布蓄水,比市场上卖的充气水池牢固多了;年龄最小的杨骏天是个学霸,爱好跆拳道和爵士鼓。 据悉,宁波三中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是浙江省省级特色示范创新实验室,自创办以来,多次在省级以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电脑机器人竞赛中获奖,能够进入机器人社团的孩子个个不同凡响。记者 陈爱红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