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民代表参观现场。 |
在乘坐公交车和地铁时,市民陈先生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地上跑的新能源公交车、地下跑的地铁,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昨天,他带着5岁的儿子参加了市治堵办组织的“市民看治堵”活动,参观了中车电车和地铁车体生产基地后,心中的疑问终于得到了解答,“真的长见识了呢!” 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长见识” 昨天上午,市民陈先生带着儿子甯甯提早半小时赶到活动出发地点,令他没想到的是,40多位报名参加活动的市民代表中,超过半数的人已经提前到了。 “我平时乘坐地铁、公交时,都会好奇,这些公共交通工具都是怎么生产的。儿子甯甯也受我影响,特别喜欢坐公交车。别看他年纪小,公交车里那些语音播报的内容,他都能倒背如流了。”陈先生告诉记者,这次报名“市民看治堵”活动,一来是为自己解惑,满足一下好奇心,二来也是想将参观的所见所闻做成简报,交给幼儿园,展示给更多的小朋友看。 在活动现场,甯甯并不是唯一的小朋友,另外还有4位小家伙被家长们带着,一起过来“长见识”,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才3岁。4岁男孩苗苗,是第二次参加“市民看治堵”活动,在上个月参观市公交总公司和市公交东部新城停保场活动中,他表现得很好,于是这次外婆又带着他一起来了。“今天我们去中车电车。”听到苗苗能清楚地报出这次活动的目的地,旁边的市民代表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走进地铁车厢生产车间,市民惊呼“震撼” 当天上午9点多,市民代表来到了宁波中车产业基地,首先参观的是宁波中车轨道交通装备公司的生产车间。偌大的车间内,放眼望去,都是一节节生产中的地铁车厢,“太震撼了!”市民代表不禁发出感叹。 “我们公司有4万平方米联合厂房、静调厂房,4公里的铁路线,年生产能力150辆地铁车辆。”工作人员由此展开解说,“大家请看,这就是现在正在生产的宁波地铁3号线的车厢,它是我们公司自主制造的。我们是浙江省内唯一具备整车制造完整产业链的公司,已具备了从车体、涂装到总成、调试的完整车辆制造能力。” 有市民注意到,3号线地铁的“前脸”很有特色,对此,解说员向大家解释:“在项目生产中,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提出了‘水韵宁波,魅力甬城,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富有宁波文化底蕴的设想,于是形成了目前这种‘前脸’笑口常开的设计理念……”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引来了学生车迷 离开轨道交通装备的生产车间,市民代表坐上了一辆18米长的现代电车,前往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不少市民是第一次乘坐这么长的电车,显得很兴奋,其中有4位年轻的市民代表,手上拿着单反相机,认真拍摄、做记录。 原来,这4人都是宁波某车迷群的群友。“趁着还未开学,我们相约过来看看。我是大学生,他们三个是初中、高中生。”小罗告诉记者,他们因共同的爱好而相识,车迷群里还有100多人,大多是学生,“有点可惜,看到了地铁3号线,没看到4号线……” “昨天我还在学校补课,今天还是带着作业出来的。”初二学生小余说,他对新能源公交车非常感兴趣,特地向家人“请假”来参观,“我希望,能看到更多正在试验当中的新车型。” 工作人员带着市民代表依次参观了中车电车的三个生产车间,大家都对中车新能源客车非常感兴趣,从事机械电子专业的市民还提了不少专业性问题。 “超级电容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充电快、寿命长、安全性高、能量回收效率高。实际测试中,充电是15秒-30秒,在乘客上下车过程中就可以完成充电,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在线载客运营……”浙江中车电车公司综合管理部的吴先生一一解答了市民们的疑惑。 参观结束后,市民孙先生非常感慨,宁波街头新能源公交车越来越多了,“以后也要多多选择公交出行,为创建公交都市出一份力!” 市治堵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后市治堵办还会举办类似活动,邀请市民代表参观。同时,9月份也是绿色出行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绿色出行,从身边做起”,希望每位市民都能从身边做起,绿色出行,让公共交通成为每个人出行的首选。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汤林 刘新杨 李晴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