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华祥 油画作品《守望》 |
 |
徐仲偶 版画作品《山水系列》 |
 |
骆建钧 油画作品《梅竹清风》 |
 |
孙宁 水彩作品《家珍》 |
师心,当怀进取的心。四位教师,不固执、不守旧。所展作品虽术有专长、形式各异,但都善于立足东方文化,吸纳西方艺术营养,随时代脉搏跳动,开拓表现空间。师者有这样的“源头活水”,才能给学生“天光云影”。 师心,是创造的心。四位教师,作品不媚俗、不随波逐流。徐仲偶的版画,极简而纯真,其抽象臻于化境;骆建钧的油画,笔墨与油彩相碰撞,意象极传神;孙宁的水彩画,有着迷人肌理,是巧妙的情感抒发;金华祥的油画,有淡雅的调子,却隐藏着内心的灼热。这些独特的个性创作,丰富了艺术形式,又为学生作了创新表率。 师心,是宁静的心。四位教师,保留一份初心,耐得住寂寞,收得住心。在静中寻觅灵感,在平凡中积蓄力量。 在教师节来临之前,“师心化境”美术作品展在宁波博物馆举行,共展出徐仲偶、骆建钧、孙宁、金华祥四位艺术家的版画、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等画作36幅。 这是一次特别的展览,四位艺术家同为老师,因志趣相投、师心共怀,成就了这次有意义的艺术展。正如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达评价:师者仁心、厚德载物,方能乘物游心、托物言志。以“境”净化心灵,而那心灵又诗化着世间万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展览是对所有老师尤其是美术老师的一次致敬。 “师心化境”展览到9月15日结束。 徐仲偶:教育重视以文化滋养品性 徐仲偶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前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副院长,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曾先后荣获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银奖、全国第十一届版画展铜奖、全国第十七届版画展优秀奖、文化部鲁迅版画创作奖、波兰国际版画双年展奖等众多重量级奖项。 “以人为本、还教育以根本”的理念是徐仲偶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人本上的关怀,是徐仲偶的为师之道。他说:“不管学生的素质在别人眼里有多差,只要是人,我从来不放弃教育。作为老师,要有为人父母的心肠。” 来到宁波大学后,徐仲偶延续了其教育理念,并要求“潘艺”的学生“读书,养德,立志,格物,致知”,以文化滋养品性,以自然陶冶灵性,以思想提升修养。他提出了“潘艺”立足大设计的概念,强调“学术为先,应用为本、服务到家”。从事大学美术教育多年的徐仲偶认为,设计师是在一直在超越,超越自己、超越作品,所以搞艺术的人必须灵魂高贵。 “中国身份,东方意蕴”是徐仲偶的创作理念,同时他也不放弃创新和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吸收借鉴。此次他展出的版画作品,如艺术评论中所说,“把创作深深植根于他所生活的这一方土壤,与时代脉搏紧密相关。在艺术语言上,他不断开拓,放大版画的表现空间和语言极限。同时他又回避潮流,将自己的为人为艺复归于东方文化传统的大道。” 骆建钧:用老师的创作带动学生的创作 骆建钧,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正高级特级教师,鄞州画院副院长,获首届甬城英才十大教育名师奖。他创作的作品《潮涨潮落》《船舱上的音符》《金色渔曲》分别入选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梭子蟹》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油画艺术展优秀奖(最高奖);《映山红》获中国水彩写生精品展铜奖;在国内外举办过6次个人油画展,数十件作品被海内外人士和博物馆收藏。 骆建钧主持过多个课题,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主编有《地之缘》《示范与创意》《美术教学36策》《美术公开课的“秀”》等教学书籍。 “十多年前,我们就开始做‘双创教育’的课题,也就是用老师的创作带动学生的创作,用老师的创新带动学生的创新。目前已经有一定成绩,这也使得宁波的美术教育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骆建钧告诉记者,他一直实践着这个课题,其油画创作从写实转向写意,同时实践着在油画里融入中国文人画的元素,对符号和程式内涵进行挖掘,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表现当代人文精神的自信和当代生活状态的诉说。 孙宁:艺术的珍贵在于每一次探索 孙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作品曾多次参加美展并有获奖;在丹佛、维也纳、东京、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国外多家博物馆和画廊举办过个展。 近30年的辛勤探索,使得孙宁善于将一个个极其普通的题材通过艺术处理,变得优美、抒情。他笔下的“西藏系列”体现了藏地文化的深沉和神秘,“怀旧系列”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古老和悠久……他的作品中深深注入诗一般的情怀,赋予作品感人的魅力,升华出具有独特文化意味的情感性主题。 孙宁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其唯一性,艺术的珍贵在于每一次探索;将“水”和“彩”搬到布面上,是他的首创。他大胆地汲取了油画的厚重和国画的空灵,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语言,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共鸣。他的作品不但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还走向了美国的大学校园和欧洲博物馆。 金华祥:培养学生,成就自己 金华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鄞江中学高级教师。他的作品《我们一起编织中国结Ⅱ》获“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中国油画艺术展”优秀奖,《祈福Ⅰ》获2013年全国油画作品展优秀奖,《拼图时代·瑞兽》入选2015年首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出版有2本个人作品集。 金华祥不仅在教学上培养了众多的美术特长生,在创作也颇有建树。他在油画创作上视野开阔,涉及题材广泛,从作品构思到技术处理,都能够做到静思而深究,擅长刻画主体的细节,用淡雅的调子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的作品,画面中流露着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犹如其个性一般——睿智沉稳、内心灼热。记者 陈晓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