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83岁宁大退休教授捐献遗体和角膜

完成3年前的心愿

王永生教授生前照片。

    再过一周就是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退休教授王永生83周岁的生日,可惜他没有等到。

    但是在生命的尽头,他实现了自己的遗愿——捐献遗体和角膜。在3年前的80岁生日那天,王永生教授“立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遗体捐献申请表》。

    9月16日晚,王永生教授离开了这个世界,并实现了自己的遗愿,宁波市眼科医院接收了他珍贵的眼角膜,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则接收了他的遗体。

    “父亲离开前已经陷入深度昏迷,一直在呢喃,好像有话要叮嘱我们,可惜已经说不清楚了,不过我懂的,他一定是要我们帮他完成最后的愿望。”儿子王晨曦告诉记者。

    9月16日凌晨,王晨曦就开始联系宁波市眼科医院,仔细了解捐献角膜所需的各项化验资料和手续,前前后后打了10来通电话,生怕稍有闪失辜负父亲的嘱托。

    在王永生教授离开后的1小时内,宁波市眼科医院的医生赶到医院取下他的两枚眼角膜。角膜透明清澈,可以看出王永生教授生前十分爱惜眼睛。随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也赶到接收王永生教授的遗体。

    记者了解到,王永生教授一生坎坷,他祖籍宁波,但生于上海,幼时家境贫困。小时候,王永生的姐姐患病因无钱医治而死,让他意识到中国医学的落后,便萌生了学医的想法,高中毕业后他就考取了上海第一医学院。

    1958年,还在读大二的王永生中断学业去了青海唐格木农场,一去就是19年。在青海农场期间,他先干了几年苦力活,因为学过医,后来给当地医生当助手,最后成了草原上独当一面的医生。

    1985年,已经50岁的王永生得到一位外籍教师帮助,开始了留学生涯,先是去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学习,后来又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

    学成之后的王永生一心只想回国,当时正好宁波大学成立,学校希望他加入筹建医学院。但因为资金上的原因,当时宁大医学院建设没有开启,王永生因外语优秀改去外语学院任教。当时外语学院只有英语和俄语专业,是王永生开设了法语专业。

    王永生为医学和教学奉献了一生。据他的家人介绍,他的心脏上安着1个起搏器、5个支架,他还曾脑梗3次,这十几年里他被抢救过4次,都顽强地熬过来了。

    3年前一次出院后,王永生跟儿女说,自己最后还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自己从国外带来的珍爱藏书捐给外语学院,二是把自己的遗体和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他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年在医学院上解剖课第一课时,老师开场白就跟他们讲,“你们现在所学的东西,都是前人的奉献,希望你们有朝一日也能继承前人的精神”。

    通讯员  陈贞贞  记者  房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