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各领域创新创业的“催化剂”。作为国民经济血脉的金融行业最早赶上了“互联网+”的风口。近几年来,以P2P、众筹和互联网理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为投资者打开一扇门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风险和隐患也须引起警惕。 互联网金融 带来机遇与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小额贷款、互联网保险、网络证券、众筹等。 从金融消费者的需求来看,互联网金融通常包括三个业务领域,即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融资和互联网投资。阿里系的支付宝、苏宁、京东、腾讯和百度,都推出了众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余额宝、理财通等等。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壮大,他们在中国逐渐成为用户量较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国内的广大投资者服务。 2013年开始,国内互联网金融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金融消费者规模达8.02亿,互联网理财用户已达1.69亿。 互联网金融不仅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了更便捷的理财体验,也带来了更多理财选择,但其中存在的风险也不可忽视。因为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开展业务,互联网金融产品通常牵涉线上线下众多用户,涉及金额巨大且分布范围广,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较大的风险并迅速蔓延,危害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事实上,这两年此类风险没少爆发。有的P2P平台跑路或倒闭,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被曝挪用客户备付金。还有一些非法理财平台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变相非法集资,用高息无风险的甜头,诱导投资者,给其带来巨大的伤害。 如何提高风险意识 防范网络诈骗 那么在互联网投资理财过程中,如何提高风险意识,防止被骗呢? 首先,要多方查证平台是否正规。目前,国内投资理财类平台参差不齐,在选择购买投资产品前,一定要先查一下平台本身是否可靠。比如要注意网站宣传有否夸张收益,是否承诺保本。业内人士表示,从近年来的一些非法集资案例来看,虚假宣传类平台的特点,主要是宣传自己有国资、央企背景,但实际上经营主体往往都是民营企业或者是自然人,部分理财平台称受英国、澳大利亚金融监管局监管,但经过相关监管网站查询发现信息根本不匹配,业务牌照涉嫌造假。 其次,不要轻信承诺保本的高息平台。那些号称有高额分红并且承诺保本的,基本上是骗子,盯着收益不如去核验一下是否有实质投资项目。所有投资产品,产生收益基本上要有实质的投资项目。如果这类平台上无实质投资项目说明书,或者虽然有,却查不到,就需要注意了。一定要看清楚有无介绍资金流向,投资标的是否清楚。有的平台宣称有项目投资担保,但如果查一查担保公司与平台的关系,会发现可能属于同一个控制人。 还有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明确合理的投资收益目标。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要避免情绪化,不要被高利吸引,不轻信保本承诺,在面对多样的线上理财产品时,应当仔细研究手中资金如何分配,将鸡蛋分别放进“多个篮子”,以保证个别平台发生问题时不至于功亏一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金融消费者进行理财投资,是希望自己的财富获得稳定的保值增值,而并非冒着大风险获取高额利润。所以说,成功的理财投资,关键是正确识别风险、把控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说案 “e租宝”案 90万名投资者被坑 [案情回放] “e租宝”2014年7月上线,2015年12月16日被立案侦查。不法分子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融资租赁项目,其平台上假项目占比达95%以上。因项目虚假,“e租宝”投资款绝大多数并未流向项目公司。不法分子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累计交易发生额达700多亿元。一年半内非法吸收资金500多亿元,受害投资人达90万,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 [点评] “1元起投,随时赎回,高收益低风险。”这是“e租宝”广为宣传的口号。许多投资人就是轻信了“e租宝”保本保息、灵活支取的承诺而上当受骗的。所以,投资者保持理性心态,不轻信保本高息承诺,是防范风险的第一步。 支招 如何分辨非法金融广告?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广告?“稳赚不赔、100%本金收益保障”“即投即计息,20%年息”“无风险,高收益”……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形式多样的金融宣传广告,如何辨别非法金融广告呢? 监管部门提醒,金融广告在投放前,须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投资者可关注金融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所取得的金融业务资质在形式和实质上保持一致。 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金融广告是否具有可识别性,是否显著标明“广告”也是判断广告是否合法的原则之一。另外,还需关注金融广告是否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有合理提示或警示,如标明“投资有风险”字样等。 金融广告不能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违规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金融广告也不能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金融服务或者金融产品,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作虚假或夸大表述,如承诺高额利息、高额回报等。 辨别金融广告是否合法,也可以看其对投资理财类产品的收益、安全性等情况有无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金融广告是否违法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金融广告是否违法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违法活动内容。 涉嫌非法金融广告的一般会有下列相关特征:如承诺“轻松高收益,数倍于银行产品”;承诺“百分百本息保障”;承诺“无需征信报告,只要一张身份证,即可24小时放款”;承诺“无征信秒过”;承诺“一张身份证,来就借”等。 监管部门提醒,在遇到金融广告活动时,一定要擦亮双眼。通过运用这些识别技能,增强自身风险责任意识,尽量不被误导,正确选择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记者 周静 通讯员 曾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