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害人寄过来的信件。通讯员供图 |
在网上搜罗各种诈骗信息,将其编印成册,每周从北京向全国各地邮寄出去300余份,35岁的甘肃男子文某通过这种“撒网钓鱼”的方式专骗老年人,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积少成多,半年下来骗得20余万元。 “寻找幸运老人”就是文某的一种诈骗方式,奉化一名老人因此被骗了200元钱。虽然案子小,远远未达到立案标准,可警方还是着手侦查,最终揪出了这个骗了全国各地600多名老人的大骗子。 近日,文某被当地警方依法逮捕。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寻找幸运老人”?八旬老汉被骗200元 82岁的卓老先生家住奉化区松岙镇,平时热心帮助当地穷困人家的孩子,但他没想到自己的善心却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据卓老先生介绍,今年2月底,他在家里收到一本名叫“淘宝天地”的杂志。闲来无事,他仔细阅读了这本杂志,看到里面有一篇“寻找幸运老人”的文章,说是一个号称“夕阳红慈善基金会”的组织,对身份证上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850元一个月的养老资助,可以终生领取,名额只有9999个,先到先得,每个老人报名费只要100元。 卓老先生相信了,心里想着如果申请领取到这样的养老资助,自己可以把这些钱拿去资助穷苦人家。于是,他就以自己和另一个老人的名义去报名领取这个救济金,按照杂志最后一页留下的邮政储蓄账号汇过去200元钱。 本来,按照文章内容,对方应该寄给他一个表格和一个登记表,但他汇款之后过了很久都没收到,就打杂志上的联系电话。第一次电话打通了,对方回复说报名表和登记表已经在发送的路上了。可是,卓老先生一直没收到,再打电话就被挂断了,这才觉得自己可能被人给骗了。7月11日,在犹豫再三后,他到松岙派出所报了案。 虽然涉案价值低,远远未达到立案标准,但是民警在查看了卓老先生收到的《淘宝天地》购物杂志后,发现该购物杂志内容基本为虚假信息,犯罪嫌疑人将购物杂志寄给不特定人群,其中主要针对老年人群,通过购物杂志中的虚假内容骗取被害人信任,实施诈骗。民警怀疑此案可能涉及一大批受害人,在汇报领导后对此予以立案侦查。 千里追踪,揪出专骗老人的大骗子 据办案民警戴庆介绍,通过这份杂志上的银行卡信息,他们发现案犯在北京取款。侦查小组连夜赶赴北京,争取尽早将嫌疑人归案。 通过银行视频监控对比取款人特征,终于确定本案嫌疑人并不是诈骗杂志上所写的周某某,其真实身份是35岁的甘肃人文某。文某曾于2018年7月8日在北京一邮政储蓄银行操作多张银行卡取款1万多元,7月12日又在北京另一邮政银行通过汇款单操作业务157笔,取款3万多元。 同时,民警查询该诈骗购物杂志《淘宝天地》上的汇款单信箱发现,这是一个企业注册信箱,由一家名为“北京酷购世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公司注册,该公司法人代表正是嫌疑人文某,而文某在北京丰台区有一暂住地,该公司注册地址与文某暂住地址为同一处。民警推断,文某专门进行诈骗活动,且受害人数众多。 可是,民警找到文某的暂住地却发现,那里在半年前就已经拆迁,早已未住人,案件一下子断了线索。时间不等人,早一日将其抓捕归案,便少一些无辜群众上当受骗,侦查小组决定从头来过,从银行视频监控开始,逐步搜索社会监控、路面监控等,倒推跟踪,以确定嫌疑人落脚点。 通过多日努力,民警终于发现文某在北京市朝阳区某村庄有一落脚点。同时,侦查小组通过排摸发现,文某每隔半个月左右就会去诈骗杂志上的信箱处取受害人寄过来的汇款单。 是继续在落脚点村庄进行排摸,还是在信箱处守株待兔?人手有限的侦查小组陷入两难。最后,侦查小组在了解了村庄的布局后,规划了文某住宅大致区域,其进出有两条必经之路,决定在路边进行蹲守直到嫌疑人出现。 7月的北京烈日炎炎,中午室外温度近40℃。侦查小组从清晨开始便在嫌疑人必经之路蹲守,顶着烈日,连续蹲守三天,终于在7月22日傍晚将犯罪嫌疑人文某抓获归案。 600多名老人被骗汇款“购物” 民警在依法搜查文某住处后,发现了多本不同类型的诈骗购物杂志及数百封受害人寄过来的信件,还未寄出的邮政快递包裹单据有300多份,文某收到的汇款单和银行转账记录涉及600多人,涉及金额20多万元,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其中绝大部分为老年人。 据文某交代,他本来开了一家网购公司,收集了不少老年人的个人信息。由于公司资金紧张,他就想到了利用“寻找幸运老人”等方法骗钱。今年2月份开始,他在网上搜罗各种诈骗信息,将其编印成“淘宝天地”等所谓的购物杂志,低价销售各种保健品、中医秘方、投资理财产品、中奖秘诀,征婚、慈善救济、小额贷款等内容。他每个星期要从北京向全国各地邮寄出去300多份,对象都是他事先挑选的偏远农村地区的老年人。 “我也没指望这些老人都会汇款给我,我只是大撒网,有多少人上钩就是多少。”文某说,他从不主动给那些老人打电话,也不给有些老人要求邮购的“药品”发货。“杂志上的神奇产品都是我从一些小广告上复制过来的,我手上本就没有这些药。对吃的东西我还是比较小心的,又都是老年人,一旦吃死了,我的罪过就大了。如果有人打电话过来索要,我就建议他们换成鞋子、衣服、水杯、眼镜、拐杖、收音机等产品寄过去,不肯改选的就不予理睬。” 即便如此,文某还是频频收到被骗者的汇款单和银行转账。“这些钱都不多,少的只有几十元,多的上千元,最多的一个有2000元。”文某说,他为此每个星期都要去收集一次汇款单,再集中邮寄一次这些所谓的购物杂志。 ■警方提醒 别信“免费的午餐”,被骗了要及时报案 办案民警戴庆告诉记者,因为受害人遍及全国各地,他们通过电话联系告知他们上当受骗,并要求他们马上去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但受害人以孤寡老年人居多,基本上只会当地方言,不会讲普通话,身边又无子女陪伴,发短信等老人又不会查看,无法与受害老人进行沟通,甚至无法让老人明白自己已经被骗。 “有些老人一听是公安局打电话过来立马挂电话,有些则是直接认为是诈骗电话不予理睬。”戴庆说,绝大多数受害人被骗数额较小,一般是几十元,受害人即使明白自己被骗也不愿报警,觉得被骗金额小报警太麻烦;或者购买的是私人物品,羞于启齿,干脆不承认自己汇过钱。 对此,民警不厌其烦,每天打电话对能联系上的受害人,逐一进行劝导:对耳目不明的老人一字一句慢慢讲,对嫌麻烦不愿报警的受害人耐心讲,对羞于启齿的受害人鼓励着讲,劝导受害人去当地派出所报案,以免更多无辜人群上当受骗。截至目前,奉化警方已接到全国各地受害人报案材料20余件。 警方为此也提醒广大老年人一定提高警惕,遇到“免费的午餐”一定要仔细思考是不是诈骗行为,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小便宜而吃了大亏,一旦被骗要及时报案。另外,家中有老人的子女,也应当多抽时间陪陪老人,跟老人讲解最新骗局的特征,帮助老人提高防范能力。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应伟健 何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