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庆祝首个农民丰收节

七旬老人策划了一个农业主题展

陈万丰在展示当年叶桂春获得的奖状。

    本报讯(记者 陈爱红 文/摄) 地契、农协会员证、粮油供应证、农用技术实用手册和一大批农用器具,见证了从清代到今天宁波农业的发展历史。昨天,为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七旬老人陈万丰在王升大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以农业为主题的展览,他说,农民离不开土地,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所以展览的名称就叫“以土地的名义”。

    整个展览以“土地”为主线分成四个部分:悲愤的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农民在土地上艰辛的生活;沸腾的土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依靠集体的力量兴修水利,古老的土地焕发生机;希望的土地,展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产生的巨大推动力;丰腴的土地,展示十八大以来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

    展览中,最“古老”的展品是一张清代咸丰九年(1859)的地契,它分为契头和契尾两部分,记录的是鄞县太平桥附近几位朱姓农民因为贫困只得将祖传的八亩多田地卖给了几位颜姓农民,这些地当时值银194两。展品中还有两张奖状,让人感受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生产的热火朝天:1955年的一份“鄞县人民委员会奖状”上,有时任县长黄建英的签名和鄞县人民委员会的公章,该奖状是为奖励钱湖区观音乡同心农业社在农业增产运动中粮食生产成绩显著而颁发;1959年的“春耕早插密植奖状”颁给优秀社员叶桂春。陈万丰说,黄建英曾被周总理称为宁波的“棉花姑娘”,叶桂春是宁波杭剧团的团长,他当时也在乡村参加劳动。除了纸质实物外,现场还展出了一批农业生产生活工具,其中有两条“龙裤”,陈万丰介绍说,这些肥大厚实的粗布裤子是民国年间山区农民穿的,既便于行走,也能使皮肤免于被杂草划破或被蚊虫叮咬。

    77岁的陈万丰在宁波文化界有一定的影响力,他调查发现了“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的文化底蕴,担任过宁波服装博物馆馆长,曾策划多个有影响的专题展览。他告诉记者,此次展览的展品大部分是他个人的收藏,早在1998年他就想做一个关于农业题材的主题展览,这些展品都是他从那时开始陆陆续续收集的。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0月中旬。

    新闻延伸

    海曙区博物馆协会昨成立

    本报讯(记者 俞素梅) 昨天上午,海曙区博物馆协会成立大会在王升大博物馆举行,宁波耕泽石刻博物馆馆长戴文土和居家博物园馆长翁林芳分别当选为首届会长和副会长。

    据介绍,新成立的海曙区博物馆协会是一个群众性、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共有50个会员,其中11个会员是海曙区的非国有博物馆,其余为个人会员。成立该协会旨在推动非国有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使各博物馆及工作人员之间有一个相互交流和提高的平台,探索出一条相互发展的新路。今后,协会将组织内部培训、学术研究、信息交流,还将开展藏品专题展览、研发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编辑内部刊物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