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观乡天井山发现 南宋兵部尚书杨文定墓 文保专家:

宁波多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文化遗存

现场发现的南宋享亭石构件
杨氏家谱中关于杨文定墓的记载

    本报讯(记者 边城雨) 海曙区龙观乡天井山大树岙深藏着南宋兵部尚书杨文定的墓葬!昨天,海曙区文管所研究员、文保专家谢国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惊喜地说。

    据谢国旗介绍,史料上对杨文定的记载很少,在文保界也只是存在一些传说,一直没有发现实物。不久前,鄞州区姜山镇茅山杨氏后裔拿着《斗门杨氏家谱》找到了他,称家谱中明确记载了杨文定的墓在龙观天井山。经过多方研究,认为可以证实家谱的真实性。

    今年9月18日,谢国旗和杨氏后裔杨鸣岐及我市文史爱好者一行,来到现场进行了考证。

    谢国旗说,这里四周山峰环绕,形成眼前的小盆地,天井寺突兀其中,其位置在天然大山之间,恰似四合院中的天井,寺名的由来不言而喻。且山峰突成莲瓣状,更符合中国式佛教寺院选址的“堪舆”理论,因为佛教与莲花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来到土坎中,一行人发现被树根挡住的石刻,谢国旗一眼看出这就是800多年前的南宋“享亭”石构件。文保专家还看到,现场还有被用作现代墓前砌坎的其他“享亭”构件,特别是仿木结构的斗拱等,材料都是梅园石,产自附近的鄞江镇梅园村。同时,周围地面上还发现了宋式板瓦、筒瓦和梅园石残渣……

    “种种细节表明,这里与《斗门杨氏家谱》中记载的南宋杨文定墓有着必然联系,特别是歇山顶石享亭构件与家谱中记载的‘五凤楼’完全吻合,且板瓦、筒瓦的发现佐证这里曾建庄屋,或者是为守墓人及其家族存放祭器等用的香亭。此外,梅园石残渣亦可表明,原墓前石刻都为毛坯梅园石运抵后在此加工为成品,而不是从流水作业的石场中直接购得产品。这些,都与尚书级别的葬制贴近,极具研究价值。”谢国旗说。

    另据谢国旗介绍,从大树岙半山腰下来不到10米处,就有一个俗称“翻水攻”的水注从黄土中“攻”出一个小圆洞,潺潺的流水从此而出,水流顺着一行人的脚步而下。这一细节,也为这里曾有“香屋”提供了佐证——因为山上有水,提供了居住必需的条件。杨文定的墓地,经敕赐山、赐田,并又有杨家后裔将部分田地捐助给天井寺,为寺院永续香火,《斗门杨氏家谱》中有此记述,其人物、时代、地理位置和环境均相吻合。

    文保专家表示,这一发现,证明鄞州茅山斗门杨氏、海曙小溪杨氏以及舟山马峙杨氏后裔,他们的根都在海曙区龙观乡天井山大树岙,是海曙、鄞州、舟山三地骨肉相连的最好见证。南宋兵部尚书杨文定墓的发现,也为宁波增加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文化遗存。并且还有其官居户部侍郎的侄子也在此赐葬,这些都是令人惊喜的发现。

    奇怪的是,这么个大人物——兵部尚书杨文定,他的葬地在《鄞县通志》中居然未有记述,谢国旗认为,或许作为杨家始祖,杨文定是做官以后才来鄞落户,而不是鄞籍时中的进士,又或许是因古人的字与号关系还未弄清而一时找不着出处。还有,杨文定在历史上究竟做出过哪些功绩,生平怎么样?这一切,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