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合影(穿白大褂者为市中医院“杏林春暖”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陈君艳) |
|
志愿者看望和帮助患者 |
在宁波市中医院的三个肿瘤病区,穿梭着一支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的“绿马甲”志愿者队伍,他们走到哪里,就将欢乐的笑声带到哪里。原来,他们是该院肿瘤科的抗癌明星,有的已与癌症抗争了20余年,而且都有一个“特殊身份”——宁波市中医院“杏林春暖”临终关怀小组的志愿者。这个小组现有9名成员,平均年龄61.3岁,平均癌龄12.4岁,成立4年多来,已帮助了1000多名癌症患者。 他们是癌症病人 也是临终关怀志愿者 这支志愿者队伍的故事,要从坐落于西北街的市中医院老院区说起。2013年,市中医院“杏林春暖”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时,早就在此志愿服务多年的他们是最早入会的一批志愿者。 多年来,市中医院在他们与住院癌症病人之间架起一座“希望之桥”。 “我们跟你们一样,都是生这种毛病的。”一句特殊的开场白,轻轻松松点破了原本沉闷压抑的病房氛围。今年67岁的余阿姨,患癌已经20个年头了,她也是癌症康复小组的组长。爱笑的她挽着一个利落的发髻,一走进病房,便亲切自然地与病友交谈起来:“你生病多久啦?”“开刀开过吗?”边询问边自信从容地告诉病友该怎么吃,怎么锻炼,怎么配合医生治疗……有些病人一开始非常排斥,但是看余阿姨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心里又添了几分信任。 余阿姨向记者坦言:“一开始生了癌心里真的很害怕,但是后来做了志愿者,每天过得很充实,久而久之便忘记自己是个病人了,不知不觉20年就过去了。” 今年54岁的张阿姨刚刚查出癌症时,还没有过40岁生日,孩子还在读小学。提起志愿服务,张阿姨一脸幸福地说道:“我很珍惜做志愿者的机会,这既救了我的命,让我有机会陪伴孩子长大,又帮助了那么多人,做了善事。这些年我过得很快乐,身体状态一直蛮好的。” 在市中医院,和余阿姨、张阿姨一样常年坚持临终关怀志愿服务的病友志愿者共有9名。他们以“盟友”的身份走近无数癌症病人,让他们重新找到活下去的希望和快乐的源泉。 癌症不等于“临终” 乐观积极是患者的“氧气” 很多人得了癌症后,最先被击垮的是对抗疾病的勇气和自信,随着治疗的介入,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经济压力骤然增加,社会关系突然改变,快乐也一去不复返…… 市中医院“杏林春暖”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陈君艳告诉记者:“我曾问他们的抗癌秘籍是什么,没想到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快乐每一天。这让我很意外,我们总是穷尽一切医学技能去对抗癌症,但没想到他们心里,战胜癌症的第一‘法宝’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好心情。” 71岁的张大妈也是临终关怀小组中的一员,一副太阳镜架在头顶,时尚而充满活力。她总是一大早就骑车来医院做志愿服务,见过她的人,都看不出她曾是经历过一次大型手术和多次放化疗的人,患癌已有16年。她在服务中曾遇到过一个52岁的患者,因遭遇母亲、爱人相继去世和自己查出甲状腺癌的连环打击而多次自杀未遂。 张大妈对她说:“我这么大的肿瘤都可以坚持这么多年,你这个真的不要怕,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去对待,一定会好起来的。”真诚和“现身说法”打动了这位患者,她最终放下了戒备和悲观情绪,积极接受了治疗。患者的儿子感动得无以复加,“张阿姨不仅救了我母亲的命,更保住了我们这个家啊!” 平均癌龄12岁 4年帮助1000多名患者 陈君艳告诉记者,病友志愿者与癌症病人之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他们说的话更容易让癌症病人接受与信服,而且他们之间交流不会有太多的顾忌,这些抗癌明星最了解病友们想听什么、需要什么。 据了解,宁波市中医院“杏林春暖”临终关怀小组成员平均年龄61.3岁,癌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20岁,平均癌龄12.4岁,有的发生过三次癌细胞转移,有的进行了两次乳房摘除手术。 陈君艳说,这批志愿者从不埋怨命运的不公,还会给患病后平安度过5年的病友庆祝5岁生日,“在他们心里,那是他们重生的日子,是赚来的5年!” 而市中医院临终关怀小组成立5年来,平均每年在市中医院服务病人250余人,迄今共有1000多位癌症病人接受了他们的帮助,有几位还成为抗癌明星,做了志愿者,其中就包括文中提到的余阿姨、张阿姨和张大妈。 “不管怎么说,这些抗癌明星无疑是幸运的。”陈君艳说,虽然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的癌症病人都能够拥有这份幸运,“但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努力让每一个癌症病人都能够获得温情的陪伴,重拾自信,快乐地度过人生中每一段旅程。” 记者 房伟 通讯员 张可可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