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导游眼中的宁波旅游发展史

1994年,高云飞接待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
高云飞
当年,旅游团拍张合影是“规定动作”。
邱峰第一次带团去马来西亚。
邱峰在瑞士。

    讲述人

    中国国旅(宁波)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高级导游 邱峰

    A 接待境外游客——

    从外事接待到生活常态

    从事旅游业26年,如今仍在一线奋斗的邱峰,对宁波旅游行业几十年来的变迁,印象尤其深刻。他从导游的角度,讲述了对这些变化的感受。

    和高云飞一样,在邱峰的印象中,导游在当年可是一份“高大上”的工作。

    “我毕业后顺利进了一家国企。当时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人,并不满足这种安稳的工作环境。那个时代,宾馆业、旅游业非常吃香,听说有一家旅行社正好在招人,我就去应聘了。数百人前去应聘,只有5人考取了导游证。最后我被录取了。”邱峰回忆说。

    “当时,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从事这份工作。带境外游客游宁波,似乎是很隆重的一件事,有时甚至到了外事接待的高度。”邱峰回忆,当年,导游带境外人士游宁波是比较稀少的,导游感觉重担在肩,“现在,境外游客来宁波游玩很常见了,带外国人游宁波已经是常态,一点也不稀奇了。”

    20多年前的旅游从业环境,跟现在也没法比。导游在安排接待入境游客时,很多事都没有现在方便。

    “当年,接待游客,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汽车,汽车票只能当天买当天走。想要订酒店,只能靠打电话或发传真,酒店房源也很有限。”邱峰对此很感慨。据他回忆,当时的旅游车没有空调,游客夏天看完景点上车,车里就像个蒸笼。旅游车的发动机设在车厢前部,导游没有自己专门的座位,很多时候都只能坐在发动机上。“那时候很多宾馆,按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个招待所,又旧又潮,连单独卫生间的要求都达不到。交通条件差,上世纪90年代初,宁波还没有畅通的大马路和高速公路。”

    邱峰举例说,那时候去杭州是走省道。有次带团去杭州,汽车没有窗玻璃,回来的时候下起了小雨,客人只得自己拿木板挡在那些窗户前,“我一路帮司机在前玻璃上打肥皂,以防雨水挡住视线。从杭州回宁波,开了5个多小时。到现在,对这段经历还记忆犹新。”

    B 宁波人出行的脚步——

    从感受身边到探索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游客出行的脚步,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航班是有的,但是线路很少,机票价格也昂贵。”邱峰告诉记者,当时旅行社提供的出行方式比较单一,能提供的旅游景点、线路也很少,“基本上就是桂林、海南、北京等几条飞机线路,以看自然和历史景点为主。特色旅游景点、专项旅游景点非常少,当年无锡三国城、水浒城等影视景点一推出,就受到了热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旅游行业开始蓬勃发展,大众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有了出去走走的想法。

    在邱峰印象中,他刚刚进入旅游行业之时,出境旅游是很多宁波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在当年,能出境的人,大多是单位组织的考察、公务出行,顺便旅游。去趟香港,都能引起周边很多人的羡慕。”由于出境游很少,一般情况下,能带团出境游的导游很令人羡慕,门槛也比较高。

    另外,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出境游的手续也很麻烦。“审查严格,递交的材料要求也很严格。我们领队带团出去,要带一大堆的文件和资料,有签证、黄皮书、入境单、海关申报单、贴有照片的名单表等。”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旅游甚至出境旅游的需求。那一年,邱峰第一次带客人出境旅游。“当时是带宁波客人去泰国。由于没有直达航线,我们先飞到香港,再转飞泰国。那时出国的游客还是不多,一到境外,大家都是既惊喜又紧张,紧跟着领队,生怕被落下。”

    邱峰表示,上世纪90年代,宁波出境旅游线路走得最多的就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这几个地方,去日本、韩国的团队属于凤毛麟角,“而对现在很多宁波人来说,这些目的地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许多新兴的旅游地出现了,如长滩岛、芽庄、斯里莱卡等。甚至,近几年宁波不少团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南极北极旅游线路。”

    记者 谢舒奕 鲁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