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为越来越多的精装修房,在交付甚至施工期间就曝出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原先想象中的省心省事又高大上的精装房,反而成了不少购房者的一块心病。那么,物业保修金管理办法首次将全装修住宅纳入管理以后,能否从此让购房吃下“定心丸”呢? 将全装修住宅纳入物业保修金,且隐蔽工程保修期不低于8年,对购房者来说显然是利好。就算因为外行不能在验房环节发现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施工“猫腻”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也不至于因为维修资金问题陷入无休止的扯皮。 其实,对多数购房者来说,别说无缘观摩整个精装过程,就算全程参与,也未必对装潢材料、施工质量以及工程造价能够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如果购房者凭肉眼就能看出不少问题,或者入住不久就“中招”,那很可能是因为开发商实在太“无良”、太“无能”。多数情况是:那些并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装修材料或者施工工艺,足以让一般购房者“浑然不觉”——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就算出现明显问题之后开发商承诺保修,并有充足的保修金垫底,隐蔽工程保修期不低于8年,购房者的内心仍然难免忐忑。 更何况,因为施工、材料质量等原因导致的质量,本来就应当由开发商负责;入住以后出现问题后再来补救,给生活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可不是一点点大。 因此,对精装房的监管,在落实建设单位按时缴足物业保修金等“托底”措施的同时,如果下步能够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质量、细化精装质量监管体系,让绝大多数质量问题能在装修阶段就能被发现并纠正,就更能符合市民的期许。 胡晓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