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银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居民很快乐,跟年龄没有关系”

一对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耄耋老人有个百年约定

7日下午,刚刚吊完盐水的章松炎老人忙着为邻居修补围栏。 记者 孔玲 摄
王元凤与章松炎在上海拍的结婚照。受访者供图
7日下午,82岁的王元凤(右一)陪伴着在慈城中心卫生院吊盐水的老伴儿章松炎(左一)。
记者 孔玲 摄

    今年国庆,家住江北慈城的耄耋老人章松炎坚持出院回家过节,为的是让老伴王元凤放心。8月底,因心脏不适、耳鸣严重的章老伯整夜难以入眠,来到宁波二院就诊,后经中医调理稍有好转。9月中旬入院后,医生为章老伯做了全面检查,发现老人的耳鸣是由于脑神经引发,心脏不适原因还有待检查。王阿婆红着眼圈告诉记者,最近因为担心章老伯的身体,自己彻夜不能安睡。

    今年85岁的章松炎老人祖籍上海,比82岁的老伴儿王元凤年长三岁。这对相濡以沫57年,半生辗转于上海、湖南和宁波等城市,跨越半个世纪的耄耋老人相依相守至今,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却是:活到老、学到老、服务到老。

    1 当年婚房只有8平方米

    1956年6月16日,18岁的王元凤考入了上海国营第二纺织机械厂。在一线工作仅仅两年,就以出色的工作担任了团支部书记,24岁还入了党,后经人介绍,与在上海船舶学院任教的老师章松炎相识。说起第一次约会的场景,王阿婆记忆犹新。

    “第一次约会是在上海的老外滩,章松炎长得很帅气,衣着朴素为人忠厚,说话很有条理。”王阿婆坦言,第一印象很好,只是老章出身贫苦。不善言辞的章松炎似乎看出了王元凤的心思,就制作了一台小收音机送来,这台小收音机便成了两人的定情之物。

    王阿婆记得,他们1963年结婚时,婚房只有8平方米大,没有办酒席,买了几斤糖果,再把两人的旧被子搬到一起就算结婚了。让王阿婆感动的是,婚后,老伴儿与自己一起,精心照顾生病的大姐。直到大儿子出生之后,才买了一张新床和五斗橱。而这么艰苦的生活,他俩始终无怨无悔,知足常乐。

    2 响应号召到湖南支边

    1970年,为响应党的支边号召,章松炎和王元凤放弃了上海优越的工作,双双要求下放到湖南衡阳纺织机械厂。支边17年,除了照顾好两个孩子之外,作为业务骨干和工程师的两人在工作上相互扶持,以苦为乐。

    与王元凤同在衡阳纺织机械厂工作的高恒昌,也说起了最难忘的一件事。1971年,王元凤带了一批学徒到上海微型轴承厂学习半年,一天下班途中意外被自行车撞倒造成脑震荡。医院开了一个月的病休,但为了不影响新产品投产,她硬是一天没休息。每次接到章松炎的电话都只是报平安,就怕他会担心。

    1985年,章松炎调到宁波亨恩集团任技术总监。之后,身为高级工程师的他被委派到日本考察学习半年,回来之后又组织投产,工作非常繁忙。还在湖南工作的王元凤为了老伴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举家迁至宁波。

    “老伴儿直到退休之后,还被慈溪一家企业聘用了五六年,享受的是厂长待遇。”王阿婆说,从上海到湖南是老伴儿为自己牺牲,从湖南到宁波算是自己为老伴儿牺牲。老了只想相依相伴了。可退休之后老伴儿却没有半点闲过。

    3 义务为居民修理家电30多年

    从湖南回到宁波之后,两位老人曾在东柳社区住了20多年,一直热心社区工作和志愿者活动。担任过东柳社区主任的王元凤热心为居民解决大小纠纷,而擅长修理各类家电的章松炎老人为无数居民义务服务。有的电器现场修不好,他就带回家修好了再送上门。2008年搬家到慈城之后,还是继续为居民服务。

    “我家的电风扇、电饭煲、吸尘器坏了,都是章工修理的,就连配件费也不收分文。”家住慈湖逸墅小区3幢的鞠阿婆告诉记者,章老伯对居民有求必应,人缘好得没话说。

    “人家指望着呢,不修好总是一个心事,修好了图的是一份快乐。”耳朵不好的章老伯加大声音说,有人来找说明自己还有用,还能发挥一点余热。“家在哪里就服务到哪里,习惯成自然了。”为了方便修理,章老伯还自备了切割机、小车床等工具。记者看到,老人家的车库里各类修理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都是免费供应,谁需要都可以来拿。”章老伯说。

    4 “活到老、学到老、服务到老”

    章老伯说,老父亲生在旧社会,当年没钱看病,自己跪求医生医治的一幕终身难忘。现在过上好日子了,就拿上月住院来说,花了8000多元都是医保报销的。至于修理小家电,举手之劳根本不足挂齿。

    在王阿婆眼里,章老伯是个要么不做,要做就认真做到底的人。他还常说,难题不解决绝不放手。看着刚从医院回来的章老伯又到邻居家帮忙修补损坏的围栏门,拦不住的王阿婆只能叹息道,老头个性如此,事情不做好觉也睡不好的。“一辈子没有红过脸,平平淡淡过日子,我们相约一定要活到100岁。”感受到老伴儿的真情流露,一脸幸福的章老伯笑眯眯地说:“以一技之长服务居民是件快乐的事,这跟年龄是没有关系的。活到老、学到老、服务到老,只要身体允许,干到最后一刻也没问题。”记者 孔玲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