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筒望远镜(致远舰大副陈金揆所用)。 |
|
人们在观看致远舰下水礼台照片。 |
|
人们在参观致远舰配置的加特林机枪及旋转炮架。 |
|
方形舷窗。 |
|
圆形舷窗。 |
|
白釉碟(带致远舰徽)。 |
本报讯(记者 陈爱红 通讯员 何华军/文 记者 周建平/摄) 昨天,第二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暨“海魂归来——致敬致远舰”特展在宁波北仑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折戟沉沙,致远舰中弹沉没海底。多年来,人们不忘寻找沉没的致远舰。2014—2016年,水下考古人员对辽宁省“丹东一号”沉船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水下考古,证实了它就是致远舰。 致远舰犹如一枚时间胶囊,封存了历史的记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院、致远舰水下考古项目的领队周春水介绍说,发现致远舰时,它完全埋在泥下面。沉舰见证着当年海战的惨烈:穹甲板以上船体部位荡然无存。 水下考古人员从致远舰上提取了200多件文物,本次展览展出了100余件文物。展出的都是状态比较稳定的瓷器和铜器,其中确定了致远舰身份的文物有带“致远”字徽的破损餐盘和锈迹斑驳的刻有“致远舰”大副陈金揆英文名字的单筒望远镜。此外,被海水腐蚀的阿姆斯特朗炮穿甲弹头、表面覆盖着铜绿的致远舰方形舷窗、机关炮以及炮弹的残片等无不展示着战争的惨烈。前来参观的市民刘先生说,致远舰将士的精神可歌可泣。 第二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联合承办,为期2天,主题为“新成果·新趋势·新进展”,有来自英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国内的专业人士参与。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处长张凌在开幕式上说,致远舰的发现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成果之一,展示了我国水下考古的实力。 “海魂归来——致敬致远舰”特展将持续至2019年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