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范洪 黎莉) 未来,产城融合有什么新趋势和新路径?宁波特色小镇应该如何发展?大湾区时代宁波城市空间会形成怎样的发展格局?全球化视野下,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与产业城市如何融合?昨天,一场以“新时代、新宁波、新未来”为主题的宁波城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隆重举行。六位与会专家围绕宁波产业城市发展,产城融合等话题,结合当下的中国制造2025、大湾区及特色小镇建设、全球化人工智能等热点议题,头脑风暴,共同展望宁波产业发展的新时代与新未来。 在世界城市的新一轮发展里,产业+城市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著名的如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等城市,走在发展的前沿。而如今的宁波,在再发展的阶段,同样拥有产业+城市腾飞的巨大潜力,在《中国制造2025》机遇下,在2049城市格局规划下,宁波朝着产城融合的方向,将走出一条高速发展之路,提升城市活力、魅力与吸引力。 在几位与会专家的演讲中,更多围绕了宁波如何在利用好自己的区位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创新、引才和打造功能性特色小城镇等方面,为宁波未来的产城融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此次论坛,也进一步明确了宁波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时代发展的产城融合之路,优化匹配城市特色与产业特色,涌现更多如特色小镇的新发展模式,加快城市的时代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时代并肩同行,在产业城市的发展里,万科以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为定位,借鉴国际趋势早已为不同产业城市发展,打造创新空间。如今在宁波,万科打造首个产业综合体——云谷,共绘产业新城蓝图。它,以当代产业园为构思,以产城融合为战略,汇聚多方业态,为前洋经济开发区发展提供配套设施,为创新企业提供生长载体,为高新人才、智造菁英提供人居服务,助力宁波北门户的时代版图。 产城融合下,宁波的城市发展之路如何走?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博士 马智慧 首先我认为产城融合并不是运营出来的,而一定是遵循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指导下,由政府、企业和市场共同发力,规划和引导出来的。产城融合是城市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终极目标,转变经济和城市发展方式的互动关系,也是未来房地产、产业园转型的基本导向,给新时代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借鉴模式。产城融合应该成为新时代转变两个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而且产城融合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的城市只能以品质论高低,不能论规模论输赢,所以这也是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走出的独特发展道路,就是生活品质之城。也就是杭州搭上了城市化这班历史上的快车,实现了弯道超越的原因。而对于宁波我建议通过打造雨林式的创业系统,培育应用型的未来产业,塑造社区式的新增IP和输出可复制的发展模式,来推动传统的产业的平台和产业新城建设。 走过2年多的“中国制造2025”之路,宁波累积了哪些经验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调研处处长 王懿栋 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实施2年半以来两年的实施成效来看,从2817年年底的数据可以看出,交不管是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细分领域的新材料、光学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宁波基本上都实现了高于工业平均水平以及两位数增速的发展步伐。 特别是在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作为产城融合的核心,它其实正在发生很多的改变,我们在2015年判断整个制造业发展的时候,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但现在,整个宁波在关键技术攻关的存量上有了一定的优势,在未来的突破上,我们也已经做了很明确的布局,同时配套了相应的政策。接下来将会有非常多的人才被引进,为未来关键技术攻关做主要力量。当然我们也无法忽视宁波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人才资源需要进一步补充、生产性服务行业不发达、平台型领军科技企业缺乏等,我们希望在将来的挖掘中一步步有所改进。 宁波本土特色小镇之路如何画得出色 浙江求是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规划师 赵国裕 我觉得不管是园区、城市,还是特色小镇,这一些空间是有生产的概念的,它是社会经济转型的一种产物。例如特色小镇是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创新探索,从实践案例中可以发现,特色小镇有着发展的背景和态势,有着空间的内在性、逻辑性,对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策略作用。我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新生活主义的理想国,是新经济的特色化专业节点,同时也是创新创业的引领点和先行者,当然它是理念突破、技术变革的策源地,是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的样板区。它是小而专的定制型的城市聚落,定制性的披萨模式,拥有强大的开放和包容性。城市生活也将是一种偏好而不是立场。 大湾区时代宁波城市空间需要明确哪些规划方向? 宁波城乡规划研究中心总规划师 赵艳莉 首先,我认为大众对于大湾区的概念有些误解,认为它是一个海湾,但不是所有的海湾都称之为大湾区。真正要说的大湾区,其经济的特殊性和普遍的产业形势和经济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一个简单的滨海地域或者是以传统经济为主导的城区,或者旅游区和度假区,并不能称之为大湾区,我们所说的大湾区是一种高级的发展形态,是金融、科技、信息、制造、生态、健康,包括文化的理念。例如世界三大湾曲是其实是城市群组成的经济带,由城市群的产业特色、文化和创造中提升出经济带特色。宁波要更好地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战略规划怎么谋划定位,也就是要基于我们城市的核心特质和优势,和国家战略和转型发展的要求,抓住战略的机遇,体现创新经济和文化包容的要求。同时基于国际视野和整个长远的价值观,生态宜居和品质,来对宁波城市发展定位做一个长远的思考。 “产—城—人”将是未来城市的生成模式 HIC翰创设计董事合伙人兼总设计师 徐伟 在原来的城市发展中,是以”产—城—人”为发展模式的,但是在未来我们认为打造任何一个小镇,其发展模式是先以人为核心,构筑城市平台,尤其是AI有城市的应用场景,在平台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产业,这种产业的集聚是比较精准的,所以这种类型的产业在孕育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和城市产生回馈和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人—城—产”模式建构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认为在任何一个产城规划的空间体系里面,无外乎三个点,第一个是魅力,多维新标准,构筑新环境;第二个是动力,完善产业链条,永续产业生态;动力很重要,没有动力的话,中国所有的开发商都是盖房子,24小时不顶的,环境氛围很好的。第三个是活力,精致配套设施,吸引人才入驻。 万科将以集聚科技资源的方式跟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万科集团上海区域产业和城市发展公司副总经理 张乐群 如果说打造一个大湾区,成功之路不外乎这么几点。第一点就是科技,找到这个城市发展的抓手。第二个是产业创新,我们怎么去打造平台,让宁波这些企业能够通过应用端的创新倒逼技术升级,创出更多的应用。因为应用其实能够带动我们人类的发展,因为有这样的一些应用的要求,可以倒逼着我们的企业去做更多的东西,让更精细精准的产业发展起来。宁波这个城市肯定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能够带动几个轴,我们希望万科以后有机会跟各个城区、各个国有企业发展,我们希望能够集聚科技的资源,导入这样科技的原力,推动产业的集群,第三个要强化功能配套。同时我认为“创新”不管对企业也好,对城市也好,还是对人都相当重要,当你创新的时候你会发现获得了很多很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就造就了一个商业的延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