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中校友纷纷合影留念。 记者 崔引 摄 |
本报讯(记者 徐叶 通讯员 张丹捷) 双甲子风华,桃李馨香;百廿华诞,同追流金岁月。昨日,上万校友在宁波中学欢聚,共同见证这一特殊时刻。 宁波中学,享誉全国。她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蓄、民主治校、与时俱进”,培养了中国自然科学诺贝尔奖第一人屠呦呦,培养了包括12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各类杰出人才,还为高校输送了大量高品质人才,广受社会各界瞩目。 昨日的庆典,宾客如云。赶到现场的有各级领导、嘉宾,有长期关心支持宁波中学的社会各界人士,有海内外校友代表,有全国著名高校代表,还有全国各地兄弟学校的代表。他们,无论身居要职,还是基层奋斗;无论学界泰斗,还是寒窗苦读,都拥有一个引以为傲的身份。他们,追忆过往,也畅想未来,共盼母校宁波中学续写光辉。 祝贺真挚,如雪片至。 一代代学生从宁中走出,演绎着各自的辉煌,却始终难忘母校情。这份惦念聚沙成塔。昨日,宁波中学校友总会、宁波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奋斗在海内外各地区的宁中学子,又多了一个家,多了一个感恩母校的渠道。 基金会成立公告发布后,学校陆续接收到了各界校友、家长和企业的捐助,有的单次捐赠百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宁波中学老校长陈守礼也为学校捐资10万元,用于奖教奖学基金。方式不同,心意相通。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桂晓风校友将生平所有藏书2万余册全部捐赠给了宁波中学…… 花絮 我们与“明星”是同期 校友叶之震1950年入学,在宁波中学度过了6年的美好时光。这6年,学校用了3个名,分别是宁波中学、浙江省第四中学、宁波第一中学。老友相见,分外亲密。天下了几滴雨,五六位老人挤在一把大伞下,聊得特别开心。 “我们和倪天增、沈传芳,都是同班同学。”校友戴铁丕说,倪天增在学校设过基金,沈传芳设计了东恩中学图书馆,都是名人。校友杨云凌很自豪地说,自己入学时,屠呦呦正好在念高三呢。叶之震则记得,当年自己的那一届,有99%的学生都上了大学,清华北大也有很多,非常厉害。 70岁,与母校同庆生 1968届的校友,今年都满70岁了。和母校一起庆生,令他们感到兴奋和荣幸。回想当年在东恩中学(宁波中学旧校址)的快乐时光,七旬老人们笑得和十五六岁的少年似的。 张女士是68届401班(高一)的学生,她还记得读书时8人一桌围坐吃饭,饭菜丰盛,却只要5分钱。课间课后,和同学们在江边玩,疯骑自行车,简直太开心了。“真的是很快乐地学习。”她说,母校120周年庆,几乎所有同学都来了。 徐郁清是68届403班学生,目前在美国从事教育工作。她长年在海外,从没到过宁波中学的新校区,这次不仅见到了八旬教师张国忠,还一下子找到了两名老同桌,连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花式组团探访母校 昨日宁波中学的庆典现场,人山人海。茫茫人海之中,“我”与“你”如此相连。 有位1956届老校友由女儿陪同到校,而他的外孙女今年刚好考入了宁波中学。一家出了多名宁中人,这是老校友的骄傲。 2002届戴凌波与丈夫项苏阳是同班同学,夫妻俩特地带了女儿来参加校庆,也见见自己的班主任韩晓燕老师。“对宁波中学,有着特殊的情结。”戴凌波说,希望女儿看看爸爸妈妈读书的地方,未来也能考入宁波中学。记者了解到,夫妻校友实在是多,贺贤土院士及夫人亦是。 宁波中学 双甲子大事记 宁波中学创办于1898年,至今已有120年的办学史。百廿宁中,七易校名,八迁校址。 1895年,晚清重臣张之洞在《创设储才学堂折》中,发出了“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的呼声。 1898年,宁波知府程云俶、民族企业家严信厚和汤云崟、陈汉章等地方贤士商议,以“革新图强,储备人才”为办学宗旨,开办“储才学堂”。 1904年,宁波储才学堂更名为“宁波府中学堂”。1905年,宁波新任知府喻兆藩创办宁波府师范学堂,它与宁波府中学堂一起,成为四明这片古老而丰厚的土地上两颗璀璨的思想明珠;学校规模日隆,声望日增,被称为“浙东第一校”。 1911年,“宁波府中学堂”更名为“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堂”,“宁波府师范学堂”更名为“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堂”,次年,改“学堂”为“学校”。 1923年9月11日,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校和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仍名为“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校”。 1927年改校名为“浙江省立第四中学”,1933年又易名为“浙江省立宁波中学”。 1937年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宁波时遭日机骚扰。为了保护学校千余师生,沈其达校长将学校迁到距宁波40余里的南郊胡家坟。 1939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将在丽水任处州中学校长的赵仲苏调任宁波中学校长。赵仲苏临危受命,决意保住宁波中学,毅然决定将宁波中学迁往嵊县、新昌一带,坚持办学七年多。这创造了中国办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1946年初春,宁波中学从磐安把学校学籍卷宗、图书仪器、校具桌椅全部运回宁波。 1949年宁波解放,钱念文出任校长。20世纪50年代,学校成为浙江省九所重点中学之一,旋即又列入华东地区重点中学。 1986年起,宁波中学先后承办了高师大专班、省体育后备人才试点班、希望班、高师预备班等特色班。 1988年,恢复“浙江省宁波中学”校名。 1991年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理科实验班,20多年来,该班成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 1997年,由宁波中学扶植的国有民办学校——兴宁中学创办,开创了浙江省“名校办民校”的先河。 2000年学校又承办了国内首批新疆班,将“储才”大计辐射祖国边疆,成绩显著。 2002年,学校搬迁至高教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