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地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帮助居民做好垃圾分类

85岁老人分享垃圾分类工作心得

30个楼道组长慕名“取经”

    本报10月18日21版刊发了《3个月,楼道44户邻里做到垃圾分类百分百——85岁老党员的〈垃圾分类日记〉揭示奥秘》,在市民中引起热议。如何把茅永贵老人的垃圾分类方法分享给更多人?昨天,江北区甬江街道朱家社区垃圾分类培训课开讲,茅永贵老人是第一位讲师。

    培训课上分享垃圾分类经验和体会

    85岁高龄的茅永贵对这堂垃圾分类培训课十分重视,早早做了细致的准备,来现场听课的都是向老人取经的各楼道垃圾分类带头人。

    “垃圾分类说难不难,关键是习惯问题。”茅永贵说,他的经验是先挨家挨户上门,一是接触住户,联络感情,二是了解真实情况,以便后期回访。“一般检查三四次之后居民就能养成习惯,我一去敲门,他们就把垃圾桶拿出来了,而且肯定是已经分类好了。”

    督导中,茅永贵发现两个问题:一种是愿意分类,但分不清;一种是习惯于长久以来一个垃圾桶,对垃圾分类不上心。对第一种情况,茅永贵多次上门,手把手教,分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直到教会为止。对第二种情况,茅永贵搬出“救兵”——朱家社区党总支书任亚鸿,让居民感受到社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同时自己现身说法,打感情牌,“为什么我这么大年纪还要去做这个工作?就是想为建设美丽中国、为子孙后代的健康出一份力。”

    茅永贵还表示,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成果需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因此,每轮检查后,茅永贵都会把汇总情况张贴在楼道里,表扬优秀住户、激励落后住户,营造争先做好垃圾分类的氛围。

    邻里互动,茅永贵替居民解疑释惑

    讲课后,楼道小组长们纷纷向老人“取经”。

    “茅师傅,垃圾分类上门做工作很不容易,居民会很烦,我们也遇到不少冷面孔,很打击我们的信心,怎么办?”楼道小组长张海妙说。

    “我也吃过闭门羹,但每次我都给自己鼓劲,因为这个工作是有意义的,困难不值一提。第一次吃闭门羹,我就第二次、第三次上门,和对方拉家常、谈心,双方要逐步建立信任。”茅永贵笑着说,“然后我再和对方讲,垃圾分类不是小事,事关子孙后代。可能对方看我这么大年纪还来做工作,几次下来对方也不好意思了,我第四次和社区网格长余柯娜上门的时候,那个住户已经将垃圾分类好了。”

    “茅师傅,这项工作很容易‘回潮’,这几天分类好了,但隔几天去看,又回到了老样子,怎么办?”楼道小组长柯国平问。

    对于这个问题,茅永贵再次强调上门与住户沟通的重要性,而且要和网格长一起不定期回访,仔细记录情况,如果发现哪家垃圾分类工作有“回潮”迹象,就要及时提高走访频率。

    朱家社区现有住宅34幢,居民2072户,实现全小区垃圾分类是任亚鸿努力的目标。“目前,茅师傅所在的3号、4号楼道,已经挂牌为朱家社区‘垃圾分类示范楼’,今后在茅师傅经验的带动下,相信会有更多的楼道实现垃圾分类。”任亚鸿信心满满地说。

    根据朱家社区垃圾分类推进计划,以2幢为典型,其余6个网格(一个网格5幢楼)在年内均要有1幢以上“垃圾分类示范楼”,“示范楼”内的住户要百分之百做好垃圾分类,之后进一步扩散,最终达到垃圾分类社区全覆盖的目标。

    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陈超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