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婶和她的家人。 |
讲述人:何建平 倾诉热线:15058047703 倾诉邮箱:dnsbqg@126.com 情感倾诉QQ:3148917426 情感倾诉微信id:150580477 阿婶是我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到农村插队落户时那户人家的女主人,平时待我犹如亲儿子一般。上了年纪后,阿婶的身体一直不是太好。似乎有些预感,前几天我特意去看了她,也想把前些日子我孙女出生的消息告诉她。当时见阿婶睡着,我不忍惊醒她,嘱咐阿婶的儿子阿志给她看我特意带去的小孙女的照片。想不到,这竟是我见阿婶的最后一面。 10月10日,阿婶走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悲从中来。虽然阿婶已年近九旬,也算是寿终正寝,但对她的离世,我还是感到很悲伤。 阿婶刚过四十 腰背就开始佝偻起来 阿婶不是我的亲阿婶,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插队住到她家后,就一直叫她阿婶。阿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主妇,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平时寡言少语,但是她的身上有着农村妇女的朴实品质,善良本分,待人仁慈宽厚,从不与人计较,勤劳节俭又乐于助人,默默无闻甘于奉献。 阿婶家里有七个子女,我插队时,她的大女儿已经出嫁。叔叔是大队领导,工作比较忙,所以,一大家子的家务活,主要由阿婶来做。在我的印象中,阿婶每天起早贪黑,总是忙着为一家人洗衣、做饭,一年到头猪圈里的两头猪在阿婶的精心饲养下总是比邻家的要肥壮许多,出栏也快些。 每逢“双抢”农忙时节,阿婶就更忙了。“双抢”要持续两个月左右,村民们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工,到晚上七八点钟才收工。阿婶每天不到四点就得起来,给一家八九口人烧早饭,晚上则要忙到十点以后才可以休息。白天还要和村妇们去谷场晒谷,还得喂猪,洗许多衣服,忙忙碌碌,辛苦可想而知。正是因为生活的辛劳,刚过四十,阿婶的腰背就开始佝偻起来。 那碗番薯丝粥 是我享用过的最香甜的美食 我在农村两年,其中一年左右吃住在阿婶家里。刚到她家时,阿婶和叔叔就把朝向最好的一间屋子让给我住。尽管那个年代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但阿婶和她的家人总是处处给我很大的照顾,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给我留着。 那个年代农村人吃的早饭大多是番薯丝粥。为了省时、省柴,每天烧完晚饭后,阿婶会把番薯丝放进一个大瓦罐里,埋在灶膛里烧剩下的热柴灰中。经过一个晚上的煨焐,第二天可作全家人的早饭食用。记得我在她家时,阿婶在往瓦罐里放番薯丝前,总是先抓一把米放在罐底,这样煨成的番薯丝粥比一般的粥要香甜。而罐底那一碗以米为主的既香又甜的稠粥每每总是留给我吃。以后的岁月中,即便我有机会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品尝过各地美食,但在我的记忆里,阿婶的这碗粥,是我一生中享用过的最香最甜最美味的食物。 下乡的第二年,我搬进了大队建造的知青屋,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比起在阿婶家里的日子,生活就更加艰苦了。好在虽然搬离了阿婶家,我仍能时不时得到阿婶及其家人的关照。家里有什么吃的用的,阿婶总是三天两头给我送些过来。尤其是在“双抢”农忙时节,活重人更累,谁也不会讲究一日三餐吃些什么,泡碗酱油汤下饭是家常便饭,那时阿婶就会给我送些烧好的菜来,时不时接济我。 在她的心里 早就把我当亲生儿子看待 两年的下乡时间里,我和阿婶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我作为知青上调到宁波工作后,阿婶总是惦记着我。我结婚后孩子出生比较晚,妻子到了34岁好不容易才怀上,但在怀孕四个月时发现得了极其严重的难症。医生说保住孩子的可能性极小。阿婶得知后,心里很是着急,连续几天特意到当地的紫云庵去上香,祈求菩萨保佑我们。或许是阿婶和众多亲朋好友的祈愿感动了上苍,我们的儿子竟奇迹般地得以足月出生,而且长得非常健康。 阿婶有很多孩子,而且已经四世同堂,膝下一大帮儿孙都很孝顺,阿婶也很疼爱他们。而对我们一家,她也一直视如己出,把我们当亲人一样对待。逢年过节阿婶家吃团圆饭了,总是不忘叫上我们。看着饭桌上四代同堂的阿婶一家人,再加上我们一家,再无他人,我知道阿婶心里早就把我当成亲生儿子看待。在他们二老所住的房间里,只放着两张装着镜框并且擦得锃亮的照片,其中一张就是我儿子光着屁股的出生照,足见阿婶对我儿子的钟爱。 对于阿婶,我们一直怀有感恩之心。虽然阿婶不是我的亲阿婶,但在我的心里,她就是我挚爱的亲人。尤其是每每想起阿婶的那碗番薯丝米糑、她到紫云庵去上香的虔诚之心和放在她床头边我儿子的出生照,我的心里总会对阿婶涌起一种深深的思念。 虽然阿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对我们的好,我会永远铭记在心。祈祷阿婶在天堂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