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银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祖宗留下的圆雕工艺传下去

非遗传承人胡建能四十余年沉醉“雕刻时光”

创作中的胡建能
获奖作品《玉堂清韵》
《玉堂清韵》获奖证书
胡建能创作的红楼人物,猜猜她是谁?

    不久前,我市高级工艺美术师胡建能制作的木雕“玉堂清韵”荣获2018年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而在近期举办的徐州文化博览会上,胡建能也作为唯一一位来自宁波的工艺美术师,向大众展示了他的木雕作品。

    今年60岁的胡建能潜心木雕40多年,作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他也是宁波圆雕领域唯一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他传承的独木圆雕艺术被列入第五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时两个多月完成《玉堂清韵》

    昨天,在甬江木雕艺术馆里,记者看到了《玉堂清韵》的真容,它是以吉祥喜庆为主题,主体由盛开的牡丹、玉兰和栩栩如生的鸟构成,呈现出一派富贵精致的画面。

    “这个作品和一般的浅雕不同,你们看鸟的翅膀都是悬空的,雕刻也要深得多。”在现场,胡建能详细地介绍了木雕的制作过程,从最开始的运用白描手法进行木雕的图纸设计,到毛坯的逐步雕刻,再到修光、多次上漆贴金,到最后的装裱完成,历时两个多月。

    胡建能说,和其他雕刻不一样的是,圆雕是立体化地表现人物,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侧面,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进行雕刻,因此做起来比较慢,学起来也难。每一件作品他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对待,争取达到最高水平。《玉堂清韵》完成之后,看到的朋友都拍手叫好,他就拿去参赛了,没有想到还真得了金奖。

    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是一项全国性的工艺美术大赛,旨在弘扬工匠精神,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提升工艺美术技艺,激励专业技艺人才创作,加强工艺美术人才交流,提高技艺人员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精心创作红楼人物圆雕作品

    胡建能的老家在宁海,8岁时他就跟着爷爷学起了圆雕工艺。胡建能说,他上学只上到初一,那时候一门心思全钻到木雕手艺上了,年纪轻轻就在地方上有了些名气。1983年,他被宁波某工艺美术厂聘请为设计师,并担任过车间主任等职。

    1985年7月,他应邀赴加拿大合资企业担任仿古家具木雕师,两年后回国。从1988年起,胡建能筹办了华能工艺厂。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时候,他的圆雕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胡建能引起公众注意是在十多年以前,那时他开始了雕刻红楼人物的计划。他先到市场上买来香樟木,将位于江北区文教街道育才社区屠家沿家中的车库腾出来,作为专门的创作间,每天都在那里精心雕刻,他计划将100个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雕刻出来。

    胡建能说,他从小喜欢《红楼梦》,小说、电视剧、小人书看了不知多少遍,他被《红楼梦》里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1987年在加拿大时,他开始设计红楼人物的图纸。

    胡建能说:“每个人物需要用掉一根2米左右的香樟木,香樟木近千元一根,而且不是每根都能用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为此,胡建能办起了相框工艺品厂,靠经营所得保障家用和创作经费。2002年,当工厂走入正轨后,胡建能正式开始雕刻红楼人物。经过多年努力,胡建能终于完成了红楼人物的创作,虽然作品比真人稍小一点,但林黛玉的忧伤、贾宝玉的天真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

    想让圆雕工艺传承下去

    “师父只教技术,最重要的是创新,还有就是要热爱,喜欢才能坚持。这次我参加“汉博杯”主要也是想把我们宁波的传统文化技艺推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胡建能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表示,希望自己的手艺可以得到延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朱金漆木雕能受到重视和推广。

    胡建能传承的甬江木雕艺术馆于今年2月开馆以来,也受到了周边居民的追捧。馆内收藏着近年来胡建能创作的朱金漆木雕以及独木圆雕作品共计100余件,实现了他“独木圆雕,红楼寻梦”的个人梦,也成了展示江北木雕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充满香樟味的木雕艺术馆里,记者看到,“薛宝钗”“尤三姐”等由上好的香樟木雕刻而成,身高都在1.2米至1.5米之间,每人都有一个造型,虽然还只是毛坯,但也活灵活现。胡建能说,刻一个毛坯要花一个月。最难的还是后期修饰,拿《绣花的鸳鸯》为例,鸳鸯的头发需要一根根刻出来,细致入微;若有所思的神情也需要通过雕刻体现出来。这样的修饰又要花一个月。“因展馆场地只有300平方米,这里展示的‘红楼梦’人物系列圆雕作品只有六分之一。”

    为了把圆雕这门工艺传承下去,他还将从部队退役的儿子送到杭州进修工艺美术专业,将来传承自己的衣钵。“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我会一直努力下去。”胡建能说。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罗秋玲 张可可 张昊桦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