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诗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代表了14部作品,还有一部《越女剑》,一共15部小说,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为: 《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书剑恩仇录》《连城诀》《侠客行》《白马啸西风》《鸳鸯刀》《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鹿鼎记》《笑傲江湖》《碧血剑》《越女剑》 《射雕英雄传》 创作于1957-1959年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连同后来的《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一并,被称为金庸小说的“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以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 据金庸自述,写《射雕英雄传》时,他正在长城电影公司做编剧和导演,这段时期中所读的书主要是西洋的戏剧和戏剧理论,所以小说中有些情节的处理,不知不觉间是戏剧体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疗伤那一大段,完全是舞台剧的场面和人物调度。 《神雕侠侣》 创作于1959-1961年,连载于香港《明报》,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小说的主脉写的是“叛国贼”杨康之遗孤杨过与其师小龙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杨过从小师从小龙女,在古墓之中苦练武功,师徒二人情深义重,却无奈于江湖阴鸷险恶、金兵铁蹄来犯使得有情之人难成眷属。历经一番坎坷与磨难的考验,杨过冲破封建礼教之禁锢,最终与小龙女由师徒变为“侠侣”。 1959年,金庸在创作《神雕侠侣》的时候准备创办《明报》,既然要创办《明报》,自然就要有一部足以与《射雕英雄传》相媲美的力作来吸引读者。而吸引读者的最佳捷径,就是写作《射雕英雄传》的“后传”或“续书”,于是有了《神雕侠侣》。 《天龙八部》 创作于1963-1967年间。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 “天龙八部”书名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天龙八部》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漫画及游戏。 《鹿鼎记》 创作于1969-1972年间,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韦小宝,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与传统的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并借这个形象讽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迂腐顽固的思想,表现了民族统一的愿望。《鹿鼎记》是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该书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问鼎”的“鼎”,因此,从名字上看,《鹿鼎记》就和政治、和权力斗争是紧密相连的。 金庸以15部小说构建的武侠世界,影响了几代中国青年。而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不乏经典语句,用以抒发主人公的快意恩仇。句句精辟、字字千金,长久萦绕在读者心中。 肆意潇洒的江湖天下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射雕英雄传》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倚天屠龙记》 凡人有生必有死,生固欣然,死亦天命。 ——《射雕英雄传》 天地四方为江湖,世人聪明反糊涂。名利场上风浪起,赢到头来却是输。 ——《侠客行》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 魂归来兮,哀我何悲。 ——《天龙八部》 缠绵悱恻的爱恨情仇 一座山,隔不了两两相思,一天涯,断不了两两无言,且听风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 ——《神雕侠侣》 世上最宝贵之物,乃是两心相悦的真正情爱,决非价值连城的宝藏。 ——《雪山飞狐》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 ——《笑傲江湖》 情深意真,岂在丑俊? 千山万水,苦随君行。 ——《书剑恩仇录》 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白马啸西风》 玲珑通透的生活哲学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神雕侠侣》 认错悔过,生自本人内心,方有意义,旁人强求,全无益处。 ——《天龙八部》 做人要能瞎蒙,就瞎蒙,生活尽量放轻松。 ——《鹿鼎记》 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么好。 ——《倚天屠龙记》 书到用时方恨少,肉到肥时方恨多。 ——《鹿鼎记》 记者 庞锦燕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