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烨) 昨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北仑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自1985年建区以来,曾经这个不起眼的东海渔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蜕变成蝶,成长为如今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港口城区。在经济、科技、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同时,北仑人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在大幅提高。 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潮头”的北仑区,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布局了5个国家级开发区,这是全国少有的开发开放平台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也为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赢得先机。 建区以来,北仑区(含区本级、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3.36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1458.02亿元(1999年破百亿大关、2014年破千亿大关),增长433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103元,增长到2017年的35.65万元,增长322倍。财政总收入从0.4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83.25亿元,增长1006倍。工业总产值从4.3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933.16亿元,增长909倍。如今,北仑区百亿级工业企业达到6家,十亿级工业企业达到41家,上市公司总数达14家。 北仑区坚持经济、生态“两手抓”,先后投入“五个30亿元”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提升工程,打造临港工业强区建设生态文明的“北仑样板”,成功创建浙江省生态区、全省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生态区、全省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全覆盖。持续开展的“五水共治”,更是三夺浙江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 而在科技实力方面,北仑区同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2017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6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达13家,授权发明专利从1986年的0件,增长到2017年的2240件;引进“中”字头研究中心5家,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宁波大学梅山校区相继落户,引进培养顶尖、特优和领军以上人才48人,引进外国专家近7000人次,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