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完全煮沸的豆浆有毒

豆浆千万不要这样喝

    浆机的原理是将大豆与水混合后,在刀片地快速旋转下将黄豆生磨成浆状形态,再经加热煮沸后即得到可食用的豆浆。但是,这样自制的豆浆有时并不安全,甚至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

    前几日,一个孩子在喝了父母自制的豆浆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呼吸困难、胃部肿胀的症状,并紧接着急速恶化,出现呕吐、神经紊乱、休克等症状。将其送至医院时,已为时晚矣,不久便被遗憾地宣布死亡。而类似豆浆中毒事件过去也屡屡发生,中毒对象多以儿童为主。那么,所谓的“毒”豆浆中究竟含有什么有害物质?为何家庭自制的豆浆更易致人中毒?若不小心喝了此类豆浆该怎么办?我们就来为您逐一介绍。

    “毒”豆浆中有什么有害物质?

    “毒”豆浆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生大豆中的细胞凝集素、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

    皂素是一种配糖体,它不但对胃肠膜有刺激性,而且能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当摄入超过一定限量就会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若抢救不及时则很有可能危及性命。

    而胰蛋白酶抑制物具有降低胃液消化蛋白质活性的能力,会导致人体消化吸收蛋白质的能力降低,从而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提到的这些物质都具有较高的耐热性,需加热至100℃以上才能被完全破坏。因此,若是进食了未彻底煮沸的豆浆(同时也包括未炒熟的黄豆或粉),则会由于摄入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物质导致中毒。

    为何家庭自制豆浆更易致人中毒?

    一般家庭在煮制豆浆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假沸”现象迷惑,未将豆浆彻底加热,这是家庭自制豆浆屡屡导致中毒事件的原因。“假沸”现象指的是豆浆在加热过程中,当加热温度达到80℃-90℃时,皂素会受热膨胀产生大量的泡沫,从而产生类似于沸腾的现象。

    在自制豆浆时应注意什么?

    在煮豆浆时,应当在出现“假沸”现象后继续小火加热3-5分钟,直至泡沫完全消失,这样不仅可以彻底破坏生豆浆中的有毒物质,还可以极大提升豆浆中的营养价值。

    此外,曾有人员测量过豆浆一体机制作的豆浆,其煮沸温度有时候只到90℃。因此,我们建议在使用豆浆一体机制作豆浆时,最好将做好的豆浆倒入锅中用小火再煮几分钟。

    饮用了不安全豆浆该怎办?

    1. 一般来说,生豆浆中毒的潜伏期很短,一般在饮用后的30分钟至1小时内即会产生症状。若在饮用未煮沸豆浆后尚未产生中毒症状,如未发生剧烈呕吐等症状,意识也尚且清醒,可以采取催吐的方式来排出毒物。

    2. 若是中毒的症状很轻,仅为轻微腹泻时,无需就医治疗。可以采用清淡饮食等辅助手段帮助机体自我修复。

    3. 老人、儿童的机体肠道较为敏感,且自我修复能力差,建议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治疗。此外,若中毒症状较为严重,应立即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催吐、洗胃、清肠等方式排出体内毒素。

    本文专家: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