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垃圾分类推广教育工作,最近,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以电子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全校家庭开展“垃圾分类”调研活动。最终,回收有效问卷906份。有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会主动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但观念仍停留在将客厅垃圾桶与厨房垃圾桶垃圾的分开投放。学校将从发现的这些问题入手,有针对地开展宣传教育。 九成家长渴望获取垃圾分类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家庭对垃圾分类有了一致的认可,认为非常重要的占比99.89%,没有一人觉得无所谓。 是否能分清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一项。85.71%的人表示能够分清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13.39%的人表示偶尔能,0.9%的人表示不能。 调查中发现,有超过96%的受访者愿意将垃圾分类入桶;有63.5%的受访者会将家中的垃圾进行分类,但他们的观念仍停留在,将客厅垃圾桶与厨房垃圾桶内的垃圾分开投放。“这说明与科学的垃圾分类方式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需要进一步宣传垃圾分类概念,指导垃圾分类方法,做到垃圾分类细化。”该校负责调研的徐王平老师说。 徐老师说,通过调查,还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5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经常受到垃圾分类的教育;16%的人表示,很少从孩子口中听到垃圾分类的信息。 然而,家长们其实迫切渴求获取垃圾分类的专业知识,90%以上的人非常愿意参加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的各项活动。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具有环保意识,但是缺乏垃圾分类知识。 从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 “我校一直在进行跟垃圾分类有关的教育活动,孩子们学得怎么样,家庭接受程度如何,我们期望通过调研,大致了解实施效果,从而在接下去的工作中突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 首南一小校长周鸿辉表示。 他介绍,根据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学校会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根据众多家长提出的学习诉求,学校将成立班级垃圾分类宣讲小分队,实地入户走访宣讲,一边讲一边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调整、完善宣讲内容。 同时,考虑让校内、校外垃圾分类工作相互融合,计划与红十字会和环保协会合作,将回收所得进行慈善捐助和绿色行动,进一步扩大受益面。 孩子在这次调查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与爸爸妈妈一同参与了垃圾分类家庭调查表的填写,争做爸爸妈妈的小老师,以孩子为纽带,带动家庭垃圾分类的开展。 目前,为了宣传推广垃圾分类,校级层面和班级层面分别成立了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班级垃圾分类减量指导员队伍,负责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日常宣传指导、管理和监督。学生当中,有专门的垃圾分类绿色小卫士队伍,开展垃圾分类自主实践。 平时,教职工大会、晨会、国旗下讲话等契机都成了该校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的好时机,师生的垃圾分类减量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减量,从我做起”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建立起长久的习惯,该校还将垃圾分类工作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与评比先进、星级班队考评挂钩,建立起全面的考评体系,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把垃圾分类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吴彦 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