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记者节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放眼全国

本报记者在贵州采访当地小朋友。
本报记者和从江的孩子们在一起。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记者”这个行业而言,亦是如此。我们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全民皆记者”,职业记者面临的挑战空前。我们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微信公号、抖音……“自媒体”同样可以成为传统媒体尤其是地方性媒体摆脱地域限制,拥抱“新时代”的利器。

    肩负“新时代”记者社会责任的“新担当”,是《宁波晚报》记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走出去”,传递“宁波好声音”,讲述“宁波好故事”。记者 石承承

    谢谢你们给我的生命“厚度”

    在过去近半年里,我写了很多关于“海山相连·万人助学”的稿子,每次写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想起半年前采访兴仁县马马崖镇九盘民族小学三年级学生王神林的经历。

    王神林家是一栋二层小楼,外墙面有些斑驳。陪同我们前往的当地干部说,小楼是2015年盖的,因为经济拮据,外墙面的粉刷至今没有全部完成。

    相比外墙面,内墙面直接就是裸露的砖块;仅有的几件家具,一看就用了好些年头。“没有生活的热情”,这是当时浮现在我脑海中的一句话。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贴在墙上的两张奖状和一张时间表。王神林说,这是他和13岁姐姐、9岁弟弟的假期时间表。每天按照时间表上制定的看书、看电视、写作业、午睡的时间,按部就班地生活。

    没有人监督王神林姐弟三人这么做。在王神林的记忆中,父母长期在浙江金华打工,每隔好几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平时家里靠奶奶一个人照料。但奶奶年事已高,王神林俨然成了家里的“壮劳力”。平时回到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饭,每到周末,他还要洗衣。

    当时我问王神林,想不想去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或者利用寒暑假跟父母生活一段时间。可他说“不想出去,不想离开奶奶”。不用想也知道,这是一个小小少年最后的“倔强”。

    在整个“海山相连·万人助学”的报道中,王神林的故事只是诸多感人故事中的一个。然而,当我们的报道插上新媒体的“翅膀”,这个小小的故事被无数次转发,成为最打动人的细节之一。后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到当地支教,并筹办了一场牵手音乐会,王神林就是音乐会的小主持人。

    很高兴这个孩子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他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沮丧?这或许就是我选择并坚持这份职业的原因。走出去,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收获的不仅是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更会让自己原本再普通不过的生命变得有“厚度”。记者 石承承

    能成为山里娃的“爱心使者”我很自豪

    4年前,《东南商报》发起为贵州从江县加榜乡的孩子们捐建一座桥,那是我第一次去从江。从贵阳机场下飞机,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驱车七八个小时,来到山里,这让我记忆犹新。后来,这座“宁波桥”建起来了,成为当地人与宁波人的连心桥。有位姓龚的老先生也捐了款,他告诉我,如果有机会,他还想继续为山里的孩子做些事情。

    今年年初,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中心小学的老师联系我,说这所坐落在半山腰的寄宿制学校,有大约400名来自瑶、壮、侗、苗等不同民族师生,但不通自来水,孩子和老师的日常喝水做饭、洗澡洗衣,都要提着水桶到山脚下打水,来回一趟要半个小时,十分不便。校长潘祥献算了算,如果要用上自来水,必须在山上建蓄水池,整个工程要将近15万元。

    我把这事跟龚老先生说了说,没想到老人一口答应:“为孩子们修水池的钱,我来解决!”很快,龚老先生就向翠里乡财政所汇去了爱心款,今年“六一”儿童节前顺利完工。我打趣地对老先生说,这算是您送给山里孩子的一份节日礼物吧。后来大伙算了算,爱心款还有结余,于是我和老先生商量了一下,用剩下的钱为孩子们办了一个图书室、添置了一些食堂的长条桌椅。在这之前,孩子们基本上都是蹲在地上吃饭。

    今年6月,已经79岁的老先生想带着老伴去贵州山里走走,看看还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于是,我带着二老再一次来到贵州,此时正是当地水稻插秧的季节,车窗略过远山绿油油的梯田,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乡亲们牵着水牛在田里劳作,生机盎然……

    每个孩子遇见我,都会彬彬有礼地招呼一声“你好”。走进学校宿舍,虽然生活设施十分简陋,但孩子们的鞋摆放得整整齐齐,牙膏牙刷放在杯子中央,筷子放在碗中央,整齐划一。

    短短4年时间,这里发生的巨变让我震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群山里娃,我看到了这里的希望!山海相连,能成为山里娃的“爱心使者”,我很自豪!

    记者 范洪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