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国 大年三十的热闹犹在眼前,一晃竟半月去了,真可谓如水年华。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天的晚上才称之为元宵。节日之夜有观灯的习俗,又称为“灯节”。我揣测,因为灯节的热闹,久而久之,就将“元宵”代替“上元”成了节名,还冠以“闹”字。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以如花妙笔写下了传颂千古的篇章,《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以“花千树”、“星如雨”、“玉壶光转”等词,描出了当时“千灯照碧云”的璀灿夺目。 论写元宵的词作,千古才女李清照的《永遇乐》也十分了得:“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既描绘当时盛况美景,又写出自己流离颠沛中的心境。 然而,词重意境。辛公词中的“蓦然回首”最后三句高潮陡起,引人无限遐想。 读词至此,才恍然彻悟:这花千树、星如雨,这宝马雕车、玉壶光、鱼龙舞,这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是为“那人”而铺垫。也于此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她是谁? “众里寻他千百度”点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才会有这“灯火阑珊处”的蓦然发见。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 然而,细读此词,说辛公是在写他的人生境界的追求,这似乎迂阔了;说他是写具体的某人某人,却也太拘泥了。 应该说,辛公只是写了一个人在追求某一目标时的心中历程而已。这个目标,可以是理想中的情人,可以是事业上的成就,也可以是人生中的悟道。这心境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生,应该享受这种追寻的乐趣,享受这种达到目标时彻悟的快乐。 (选摘自范伟国的《浮生记趣》,宁波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