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用圆雕工艺造出100个“红楼梦中人”

胡建能与他的红楼梦人物雕刻。

    “胡建能师傅沉醉雕刻40多年,也获得了很多荣誉,是宁波圆雕领域唯一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我觉得,他配得上港城工匠的称号!”今年24岁的罗秋玲是江北区甬江街道的一名宣传干事,在工作中她与辖区内的这位工艺大师有过多次接触,见到今年的宁波市第三批“港城工匠”评选有公众推荐渠道,她自信地站了出来,把低调的胡师傅推往候选大舞台。

    1 雕刻100个“红楼梦中人”

    胡建能的甬江木雕艺术馆在永红家园内,记者跟随罗秋玲一走进艺术馆,一股淡淡的香樟味扑鼻而来。这处200多平方米的艺术馆,好似一座江南院馆,里面珍藏着胡建能从事雕刻工艺40多年来的朱金漆木雕以及独木圆雕作品共计100余件。

    在充满香樟味的木雕艺术馆里,记者看到,温婉恬静的“薛宝钗”、傲气拔剑的“尤三姐”、怒摔衣箱的“晴雯”、撒泼闹学的“茗烟”等红楼梦人物栩栩如生地站立着,身高都在1.2米至1.5米之间,神情和身段活灵活现。

    罗秋玲说:“我很喜欢看《红楼梦》,来到这里,看到了作品,听说了创作的故事,再看到满满的荣誉墙,更加敬佩胡师傅对艺术的执着和奉献。”

    胡建能告诉记者,他从小喜欢《红楼梦》,小说、电视剧、小人书看了不知多少遍,他被《红楼梦》里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1985年在加拿大时,他开始设计红楼人物的图纸。到如今,经他手雕刻出的“红楼梦中人”,已有100个。

    “每个人物需要用掉一根2米左右的香樟木,香樟木近千元一根,而且不是每根都能用的,雕到一半不得不放弃的也不少。”胡建能说,每次创作一个人物,他都中了魔一样,对书中涉及那个人物的篇章,一遍一遍地看,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怎么在木头上构图下刀。“木头是死的,而且各有扭曲,我必须把它用好,和人物的动作神情结合起来,把死的木头变成活灵活现的人物。”

    胡建能指着那尊“绣花的鸳鸯”,为记者介绍说,“鸳鸯”的头发需要一根根刻出来,细致入微;若有所思的神情也需要通过雕刻体现出来。“可以说,创作人物的那两个月,真是除了吃饭睡觉,再也没有心思干别的事儿了。”这份痴迷,也让胡建能成了全国红学会的会员。

    2 从8岁起,就没有离开过木头

    罗秋玲告诉记者,胡师傅最近又拿了一个全国性的工艺美术大奖——他的木雕“玉堂清韵”荣获2018年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眼前这个不善言辞的中年男人,有着一双宽厚的大手,上面有着新旧不一的茧和疤痕,这是他的“勋章”,而他传承的独木圆雕艺术也被列入第五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的老家在宁海,8岁起就跟着爷爷学起了圆雕工艺。” 从此,胡建能没离开过木头。十几岁的时候,他设计的“放牛间隙”参加了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成为浙江省仅有的四件入围雕塑之一,还得到了刘开渠大师的回信:“你的牛刻得很好!”也是在那个年纪,他雕刻的仿明清竹雕笔筒,专供上海文物商店再销售给外国人,六个笔筒能卖到一辆丰田车的价格;他率先创作出“横行海内外第一蟹”,被市场争相效仿,出口上千万件……

    改革开放的大潮袭来后,1985年,胡建能作为浙江省家具公司的技术指导,跟随公司到了加拿大,这也是浙江第一家到国外投资的企业。在那里两年,他不断吸取西洋技法,同时也笔耕不辍,勾画自己的红楼梦中人和花鸟虫鱼。

    要构建自己的“红楼大观园”,资金从哪里来呢?为此,1988年,胡建能办起了华能工艺厂,靠经营所得保障家用和创作经费。2002年,当工厂走入正轨后,胡建能正式开始雕刻红楼人物。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完成了红楼人物的创作,虽然作品比真人稍小一点,但“林黛玉”的忧伤、“贾宝玉”的天真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

    “师父只教技术,最重要的是创新,还有就是要热爱,喜欢才能坚持。”胡师傅说,圆雕是立体化地表现人物,因此做起来比较慢,学起来也难。让他忧心的是,如今愿意从事这一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为了把圆雕这门工艺传承下去,他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中国美院进修工艺美术专业,将来传承自己的衣钵。“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新闻延伸

    177人申报 第三批“港城工匠”

    今年新增公众推荐渠道 秀出不少“大咖”

    今年9月起,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发出集结号,在全市范围内,开启寻找第三批“港城工匠”的活动,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拟选树第三批50名左右“港城工匠”。在申报推荐方式上,今年在此前两批的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的渠道之外,特别新增了公众推荐第三种方式进行申报。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底第三批“港城工匠”申报推荐环节结束,组委会共收到177人的申报材料。其中,通过公众推荐渠道而来的有二十余人。虽然数量不多,却“含金量”满满,不少和胡建能一样的业内“大咖”,都是被公众实名举荐,让我们身边那些低调的工匠们从幕后走到前台,接受群众点赞。

    “公众推荐过来的人物很多,但因为条件设置等原因,最终经过层层筛选,成功申报的人数看起来并没那么多。”市总工会港城工匠评选小组的工作人员裘尉说,申报者在技能专长、掌握高超技艺、体现领军作用、作出突出贡献等四方面条件基本都过硬,但评选有一个前置条件是必须从事本岗位15年以上,不少年轻的专业人才被这条硬杠杠卡在了门外。

    工匠“产出”不容易

    这是舞台,也是竞技场

    宁波不仅是浙江的经济强市,也是省内的工匠“大户”。每一名港城工匠的诞生,对于申报者而言,既是他们展现技艺的舞台,也是千军万马的竞技场。

    “今年宁波第三批港城工匠评选,我们推出了14名,是各区县(市)里最多的。”海曙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不久,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二届的海曙工匠评选表彰,每次评10位,也就是说,我们积累下了20位优秀的工匠‘家底’。”这位负责人说,今年4月起评选启动,到10月共接到50来人申报,最终经过十次会议商讨,确定了38人在“海曙职工之家”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公众投票。此后还要经过重重比拼,决出20人大名单。可最终,只能10人获评,晋级率只有50%,竞争不可谓不残酷。

    江北区的企业以工业制造类的中小型企业为主,是全市第一个开展工匠评选的区县(市)。近年来,他们共培育出港城工匠8名,港城工匠提名奖2名,江北工匠20名。今年宁波市的第三批港城工匠评选,江北优选推荐了9名工匠,罗秋玲通过公众渠道推荐的胡建能师傅就是其中之一。据悉,江北区总工会已经开始筹备第三批江北工匠的评选工作。

    记者了解到,177人递交了第三批港城工匠评选的申报材料,但最终经过层层审查,获得最终资格认证的仅89人。此后,他们还将经过“公众点赞”等环节,才能确定入围人选。今年底前,主办方将邀请由相关部门、相关领域专家、网络媒体等方面人员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入围人选进行评审。在媒体进行公示后,确定最终的“港城工匠”名单(包括提名奖)。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张旭 郑轶/文

    记者 崔引/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