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元卓 通讯员 王虎羽 秦羽) 昨天下午,记者从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市推出46条新政。 今年2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温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打造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新高地。 昨天,我市发布了《关于推进科技争投 高质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程介绍,未来宁波将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全国一流的民营经济创新创业高地,把宁波建设成为新材料和智能制造创新创业中心,带动全市创新能力迈进全国第一方阵,并率先建成引领型国家创新城市。这既是对宁波改革开放四十年根植民营经济沃土的肯定,也是新时期国家赋予宁波的创新使命。 这次我市面向创新创业抛出的46条新政,与杭州、深圳等城市相比不落后,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竞争力,将极大地激发宁波城市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据介绍,46条政策从构建创新发展新空间、建设创新发展新平台、强化创新发展新主体、培育发展人才新梯队、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促进开放发展新融合、释放改革发展新活力、健全创新发展新生态等“八个新”及强化要素保障入手,为宁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未来5年,宁波通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创新创业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总体上将实现五大目标: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坚持跟进与创新相结合的改革策略,建成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着眼于完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建成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示范区;着眼于开放协作,发挥开放这一最大优势服务国家开放战略,建成对外开放合作先导区;着眼于与温州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建成城市群协同创新样板区;着眼于传统产业突围和新兴产业培育,建成产业创新升级引领区。 46条政策中有14条是亮点政策,聚焦于重大创新平台布局、顶尖人才引进、国内外科技合作、自主创新产品应用、资源配置导向建设等多个方面。 政策解读 《实施意见》中的部分亮点 1.对列入重点建设计划的甬江实验室、创新中心,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建设支持。建立稳定的支持机制,建设期内,根据绩效每年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经费。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以及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科研基础设施,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补助。支持企业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政策给予补助。 2.对列入重点支持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一事一议”方式给予建设支持。建立稳定的运营支持机制,建设期内,按照其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绩效每年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支持。 3.对引进的符合有研发、成果转化项目、有人才团队等要求的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安家补助最高800万元,特别重大的按照“一事一议”给予支持。允许顶尖人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自行选择研究方向、研究课题、招聘团队、绩效分配以及调剂预算。 4.编制重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开展重点自主创新产品工程化试验,纳入“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予以支持。 5.谋划布局离岸科技创新园。 6.探索建立跨区域招商收益共享机制,对受益方、项目输出方协商分成比例,可按不低于20%的比例由受益方向项目输出方给予补偿。 7.试点开展上海、南京、合肥等“科技飞地”合作,布局建设市外科技飞地,按照运营绩效给予每年最高500万元奖励。对经备案的海外科技孵化器或者孵化团队,五年内按绩效给予每年最高200万元基本稳定支持,对于运行绩效特别好的,再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海外研发投入纳入本市年度研发投入统计的研发机构,根据运行绩效可按实际投资不超过10%、最高500万元支持。 8.探索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对于由市财政资金形成的职务成果,可按成果发明人(团队)占成果所有权70%以上进行分割。推进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证“两证合一”试点,争取《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批权限,签发外国人才签证(R字签证)。 9.布局建设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对列入市级重点创建名单的,给予不低于2000万元的支持;列入省级的,参照省资助方式给予支持。 新闻链接 从高新区时代迈入自创区时代 我市踏上自主创新发展新征程 探索“宁波样本” 本报讯(记者 王元卓 通讯员 秦羽 王虎羽)今年2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温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国家高新区由此跻身国家创新战略平台。从2007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到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探索着“宁波样本”。 全球第一条无人智能化电池生产线,全球领先的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汽车安全系统,中国第一张自主研发的光学扩散膜,国内首条克拉级金刚石生产线,为“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制造镜头,代表中国首次主导显微镜国际标准……甬江畔的宁波国家高新区,诞生了众多国内外“第一”。眼下,宁波国家高新区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排在第16位,居“国家队”第一方阵。 从成立伊始,宁波国家高新区就植入了创新的基因:在全国率先推出“创客保”等项目、成立全国首个新材料专业众创空间、创建浙江省首个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成立宁波市首家科技银行……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宁波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宁波市1/3的重点研发机构、2/3的检测认证机构和1/2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吸引了300多家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 今年9月,我市启动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以高新区为核心区建设宁波软件园。在此之前,我市以高新区为核心依托建设新材料科技城。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软件园、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三重利好叠加之下,宁波国家高新区成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长三角布局的首选之地:和利时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正式落户、旷世机器人总部项目开始试运行、全球首个华为云沃土工场落地投用、中软国际云上软件启用。 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宁波国家高新区接下来的“创新蓝图”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民营经济优势和开放发展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打造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