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冠中在宁波月湖发现“江南”

其一生最具代表性的两幅《双燕》共拍出1.6675亿元

月湖畔的花屿袁宅,如今已改建成宁波茶文化博物院。
1981年,吴冠中先生在写生。

    “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 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我认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双燕》。”吴冠中先生在他的散文《双燕》中这样写道。

    12月6日晚,吴冠中最得意的两件作品——1988年以彩墨创作的《双燕》和1994年以油画创作的《双燕》相聚一堂,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的保利2018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上亮相,吸引了众多藏家关注的目光。

    其中,率先出场的纸本彩墨《双燕》以4000万元起拍,47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以5405万元成交。其后油画《双燕》以7500万元起拍,98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以1.127亿元成交,同时跃居吴冠中个人油画拍卖纪录第二名,为今年国内第一件拍价过亿元的油画。此次保利秋拍,吴冠中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双燕》双璧共拍出1.6675亿元。

    人人都说江南好,到底是江南何处的风景和际遇,成为大师永远的魂梦牵系,并为我们留下这样一片独特的诗意?昨天,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人士,细究这两幅画和宁波深深的缘分。

    出处

    《双燕》描绘的

    正是宁波月湖

    齐高的山墙,弧形的乌檐,江南的粉墙黛瓦畔,一双春燕飞来。宁波人是否有似曾相识之感?没错,这正是宁波月湖的景色。根据吴冠中先生叙述考证,《双燕》的原型极有可能就是宁波的花屿袁宅,这张老照片(上图)便是佐证。如今,袁宅已改建成宁波茶文化博物院。

    吴冠中生前曾在《文汇报》撰文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任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期间,带领学生写生实习,“我们离开舟山回宁波,到宁波火车站,离开车尚有富裕时间,我们便到附近观察。我被几家民居吸引,激动了,匆匆画速写。(研究生)钟蜀珩看看将近开车时间,催我急急奔回车站,路人见我们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在猛追,以为出了什么事故。我们踏进车厢,车也就慢慢启动了。这民居,就是《双燕》的母体。”

    虽然很匆忙,但这个景象在吴冠中心中久久不能抹去。而这幅作品在他心中酝酿了8年之久,就像一坛好酒。在1988年时,吴冠中终于将其绘成一张四尺整纸的水墨画。他给这幅画取名“双燕”,就是因为画面上方有一对燕子在飞翔。

    这幅水墨画与吴冠中的速写稿相比,在构图上发生了变化,他将构图横向拉长、上下压缩,水墨画中此岸的码头和一群洗衣服的妇女被省略了,只留下窄窄的河道与彼岸醒目的一堵白墙,另外在墙中间添了一棵古树。

    6年后的1994年,吴冠中又根据纸本水墨《双燕》重新创作了一幅油画。这幅油画的尺寸与水墨画大体相当,构图也基本一致,只是细节上略有变化。水墨画中的双燕在古树左侧,油画中移到了右侧;水墨画中黑瓦之上的马头墙的位置也进行了调整。

    审美

    用抽象结构

    营造江南意境

    同一个江南题材,用心地画了两次,足见在画家心目中地位之特殊。

    吴冠中曾详细地谈起过画作背后的意蕴:“《双燕》着力于平面分割,几何形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对照。蒙德里安(Mondrien,荷兰抽象派画家)画面的几何组合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过于含糊,甚至等于零。《双燕》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中获得成功后,便成为长留我心头的艺术眼目。如1988年的《秋瑾故居》,再至1996年,作《忆江南》,只剩了几条横线与几个黑点,往事渐杳,双燕飞了,都属《双燕》的延伸。”

    水墨画《双燕》中,吴冠中用纯熟的绘画技法,柔和的色调将江南水乡的春光乍泄景色展现于笔墨丹青之上。画面充满诗意,布局精妙,线条准确有力,枝杆蜿蜒遒劲,富于变化而不呆板。色调素雅的江南民居之外,虬曲苍劲、枝叶茂密的古树,水平如镜的水面,以及自由随意、展翅翱翔的双燕,经由几何形的平面分割和再度组合,横向长线、白色色块与纵向短促的黑色色块之间形成强烈的对照关系。加之中国水墨的墨分五彩、深浅转折,吴冠中在纸本水墨版的《双燕》中完美地传达出具象与抽象、意境与意味之间的高度默契与平衡,继而在增加作品本身东方意境与笔墨情趣的同时,更为清晰地注入了源自西方的形式构成与造型因素。

    宁波市美术家协主席孙佩梁告诉记者:“吴冠中的油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油画,而是装饰性比较强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点线面、黑白灰的独特风格。吴冠中用绘画形式中抽象的结构美去营造自己作品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因此在那个时代是很有创新意识的。”

    定位

    代表了吴冠中

    一生艺术成就的高峰

    为什么作品《双燕》代表了吴冠中一生艺术成就的高峰?

    记者联系了保利拍卖公司油画部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吴冠中是江苏宜兴人,他身上有浓浓的江南情怀是很自然的。然而秀美的江南风光,却极难以西方意义上的油画表现出来。因为欧洲属于高纬度地区,阳光灿烂,大地上植被的色彩饱满。而江南处在中纬度地区,常年阴雨绵绵,油画家来到江南写生,是经常找不到感觉的。

    上世纪50年代,有不少苏联油画家来到中国,指导我们的学生。他们曾断言,在江南画不出油画。而从法国巴黎留学回国的吴冠中却不信这个邪,他一直在探索如何让中国的油画语言实现本土化,尤其是对于他的故乡江南的描绘。直到《双燕》出现,吴冠中找了20多年的那个属于油画的江南终于被找到了。

    他于1994年创作的《双燕》油画,与传统的西方绘画不同,油画版《双燕》显得更为洗练,更为质朴,更具有来自东方的审美特质;同时,也与中国的水墨不同,而拥有更多的笔触意味与更为丰富的画面细节,凸显了油画媒介本身的魅力。因此,油画版《双燕》无疑成为一个珍贵的样本,与1988年创作的水墨版《双燕》一起,共同见证了吴冠中于东西方不同语言、不同趣味之间的“各取所需”与“坚守自我”。

    从此,吴冠中找到了一种银灰色的调子,并将其作为江南的主调稳定下来,出现在后来所有画江南的作品中。他还从江南的民居建筑中找到了几个基本的形式构成要素,将其概括为点线面、黑白灰。不管是周庄、绍兴、苏州,还是园林、民居、小镇,这些基本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吴氏江南”。

    原来,江南一直在那里,是吴冠中发现了它。从此,我们看江南的时候,都会带着吴冠中“双燕”的眼睛。 记者 陈晓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