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据互联 共享医疗

——宁波云医院平台四年变革

鄞州区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与市李惠利东部医院远程会诊。
2017年,宁波云医院平台荣获“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奖”电子卫生类别大奖
护士通过宁波云医院“护+”平台为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

    伴随新医改政策的深入,传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在现实中得到一定改善,但诸多问题依然凸显。比如不少老年人对于个人保健意愿日益强烈,患者对慢病管理的需求逐渐突出等。

    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支撑下,宁波市创新思路,于2014年9月11日正式对外发布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宁波云医院平台,开启了全国首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实践。宁波云医院不是一家医院,而是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由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加入这个平台有序地向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远程医疗服务中心44个,基层云诊室273个,开展协同门诊超过7698例,云病理和远程超声会诊超过2500例,基于云医院平台的双向转诊43886例,网上诊疗与药品配送达54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提倡互联互通、协同医疗的云医院平台也逐渐成为平衡医疗资源、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一环。

    A 互联网诊疗有效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66岁的朱明勇第一次用远程视频的方式看病。他肩膀疼了大半年不见好,总是酸胀。在鄞州区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云诊室内,朱明勇的家庭医生励艳艳早早帮他预约上了李惠利医院疼痛科的副主任医师谢道奋。

    上午10点多,视频接通,在励艳艳指导下,朱明勇对着摄像头向屏幕那头的谢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同时,谢道奋从平台上获权调取了朱明勇的健康档案。

    谢道奋很快作出判断,认为朱明勇可能是肩部肌腱撕裂,药物效果不明显,建议他到李惠利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励艳艳和朱明勇商量好时间,很快就给他挂好了号。到了预约时间,他只需要带着医保卡到医院找谢道奋就可以了。

    基层家庭医生励艳艳签约服务的社区居民有近700位,其中有不少像朱明勇这样的慢性病老年患者。以前在基层做医生,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次性的服务,在云医院平台的帮助下,家庭医生被赋予“医疗资源协调人”的角色,成为疏通医疗服务上下环节的关键。

    市、区一级的大医院将挂号、床位资源拿出一部分下放给家庭医生,使基层医生给患者提供的服务更有连贯性。即便有些病,让励艳艳这样的全科医生无能为力,但通过远程诊断、向上转诊的方式,患者可以通过家庭医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励艳艳说,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患者更加信任家庭医生,有什么大病小情都会首先想到家庭医生,经过家庭医生的协调,更多的患者愿意留在基层看病,分担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像这样的家庭医生在线复诊及协同门诊方式,是云医院平台运作的基本模式。

    B 通过“共享医生”精准扶贫

    云医院带来的“社会福利”不止这些。远程医疗,还为改善偏远地区的医疗现状、实现医疗精准扶贫、解决村医短缺提供了思路。

    共同村、新路村是北仑区大碶街道最偏远的两个小山村,山路崎岖,村民到镇上来回一趟差不多需要半天时间。如果碰到雨雪天,下山就更加困难了。村里居住的大多为老年人,行动不便。几年前,大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这两个村的卫生服务站分别配备了1名退休返聘的医生。去年,一位因病去世,另一位也辞职回了老家。

    大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江腾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专门派医生到村卫生服务站坐诊,每天的门诊量只有四五人次,医生资源大大浪费;如果不派医生坐诊,山村老人则无处看病配药。这时,云医院的“共享医生”带来了方案。每周一、周三、周五由护士到共同村服务,医生到新路村坐诊;每周二、周四则换由护士到新路村服务,医生到共同村坐诊。医生不在期间,有村民来看病,就由护士开通视频,在另外一个村的医生为患者进行远程诊治。医生通过远程门诊开出电子处方,再由护士根据电子处方为病人配药。碰到疑难病症时,可通过同一网络预约宁波市的数百名专家。

    宁波云医院平台负责人介绍,宁波“共享医生”首批试点单位有5个:鄞州区的东吴、瞻岐,北仑区的大碶、霞浦,象山县的西周。启动共享医生平台,不仅极大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解决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难题,也能使患者打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共享医生”今后还将逐步向全市推广。

    据了解,宁波云医院平台还利自身优势参与宁波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东西部医疗扶贫协作,加入宁波云医院远程医疗大平台的有贵州省晴隆县人民医院、贵州省罗甸县人民医院、贵州省黔西南州妇幼保健院、贵州省册亨县人民医院等10家对口支援医疗机构,贵州医生遇到疑难患者,也可通过视频申请宁波医生远程会诊。

    C 居家医疗:“共享护士”的理想与现实

    2016年4月,宁波云医院平台开通“护+”,即通过整合区域内护士资源,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此项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宁波人的欢迎,被亲切地称为“共享护士”。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在平台注册的执业护士共2013人,共提供居家护理出诊服务1790人次。

    “护+”其实就是“互联网+护理”,市民只要打开“熙心养护”微信小程序,即可预约护士到家,提供肌肉注射、PICC、导尿管护理、皮下注射、压疮护理、造口护理等服务,为很多重症患者居家护理带来了方便。

    家住鄞州的舒女士就体验了一把“护+”的便利。舒女士的妈妈董老太不幸患了腹膜癌,手术后接受化疗,每周需到医院护理PICC管。可手术后的董老太身体虚弱,行动不便。在此情况下,舒女士下单了一位“共享护士”,每周一次,这位张护士都会按照预约时间上门为董老太护理PICC管。

    “护+”的推出同样受到了执业护士们的欢迎。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张燕是最早一批加入“护+”服务的,“服务最多的是保胎妇女或PICC护理患者,这类群体体质较弱不宜运动,来往医院很不方便。”张燕表示,利用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为这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真的很有意义。

    云医院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还有慢性病远程监测服务,子女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关注家中老人的血压数据,以便及时做出应对。

    D 新尝试:医保脱卡在线支付

    今年9月7日,我市两家医院作为试点率先通过了“云医院”平台远程门诊医保移动支付的验收。宁波市第一医院、鄞州第二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医院,分别开出高血压诊室和糖尿病诊室,患者可以通过云医院平台获得互联网诊疗服务,并同步实现药品配剂的医保移动支付。这是在市卫生计生委和市人力社保局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采取的又一便民举措。此举在浙江省还是首例。

    市民王先生患高血压并发症在市一院住院,出院后需要持续门诊复诊,以往每两周一次要上医院挂号、就诊、配药,现在他可以通过市一院的互联网远程视频门诊进行复诊,医疗费采用医保移动支付。

    目前,医保脱卡在线支付功能正在向市二院、鄞州三院、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33家医疗机构推广,第二批试点单位将于2019年2月完成建设,届时宁波人又多了个“掌上看病”的途径。

    宁波云医院平台是宁波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成果的应用和深化,是“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生动实践,在国内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此举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已获得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奖、2017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奖电子卫生类别大奖等荣誉。记者 顾嘉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