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海曙区白云庄社区新开业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颇具国际范儿,它引入了世界知名居家服务品牌“博组客”作为项目运营方。 |
|
2009年开业的嘉和颐养院,是通过城区闲置厂房改建而成,也是宁波首家公助民营养老院。 |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三年前的春晚上,这首改编自爱尔兰诗人叶芝同名诗作的歌曲唱哭了不少人。终有一天,你我都将老去。如何让每个人有尊严地安享老年,如何让养老问题不再沉重?宁波作为全国较早步入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城市,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并领跑全国。 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模式领跑全国 12年前,宁波市爱照护嘉和阳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雅琴还是一个养老服务业的“门外汉”。2006年宁波出台政策,要求每个社区都要建立50张床位的小型养老院。作为当时江东区东胜街道城管科的负责人,董雅琴主动提出“让我去试试”。“我理想中的社区养老院,必须要给老人家一样的感觉。”可如何实现呢?董雅琴为此考察了不少地方,北上广跑了个遍,发现国内都没满意的模板。 2009年,嘉和颐养院开业了,它通过城区闲置厂房改建而成,创建家院互融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当时江东区的一大民生实事工程,颐养院总投资1250万元,拥有托养床位250张,是宁波第一家公助民营养老院。 “中国的老人更喜欢留在家里养老,我一直希望摸索出最适合国情的养老模式。”董雅琴把颐养院的养老分成三个环节:退休后初期身体比较健康,适合居家养老,院里派出护工上门服务;部分失智失能的老人,可以纯日托照料;完全失智失能的,适合机构养老,通俗地说,就是住到养老院护理床位上去。这种“三位一体”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就是董雅琴现在一直在做的。 位于曙光路上的嘉和阳光东胜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今年3月刚开业的。这里有宽大现代的中央厨房、整洁亮堂的红绳子瑜伽活动室、从日本定做的老人衣服鞋子、上万元的高科技智能陪伴床……令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家社区养老点的配置。 今年,嘉和阳光还在6家街道(镇)开出了小规模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种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模式,在全国也是领跑的,多次得到民政部、省市领导和各级民政部门的肯定。 全市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969个 宁波198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国内进入人口老龄化较早、老龄化速度较快、程度较高的地区。截至2017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达145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4.3%。据预测,到2020年将超过25%,到2025年将占户籍总人口数的1/3。全市8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数2020年、2025年将分别接近30万、40万人。 早在2004年,宁波就开展居家养老工作,是全国较早开展这项工作的城市。2007年以来,逐年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建有各级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969个,其中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2898个,覆盖93%的村(社区)。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共有8000多名工作人员,助老服务志愿者5.7万多名。 目前,全市培育或引进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10余家,全市有250多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通过服务站点委托管理、服务项目协议外包等方式,引入专业社会服务企业或组织参与运营。 宁波连续11年将居家养老服务列入为民办实事工作。2014年编制出台了《宁波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按照到2020年建成“城市十分钟,农村二十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总体目标,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出规划。2016年,宁波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把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规划的重点和亮点,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 大事记 2014年,宁波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独立的“宁波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设立了养老护理、健康等6个专业。近三年已招收老年护理、健康管理、营养、康复治疗等6个专业学生1350名。 2014年,宁波率先在全国推进新增养老床位50张以上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享受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补助标准。 2015年成立全省首家养老服务领域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宁波市养老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养老服务标准化的技术服务和推动工作。 2016年底,宁波被民政部、财政部列为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地区,也是全国26个试点地区中唯一一个计划单列市。 2018年,宁波发布《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这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浙江省和计划单列市首部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梅薇 胡中曌/文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