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讲解3D打印技术。 |
|
校企共育机器人专业学生。 |
宁波正在积极推进建设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高端技能人才需求巨大而迫切,试点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宁波市鄞州职教中心以服务区域经济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创造了富有特色的“企业联盟、行业联合、园区联结”的“三联”校企办学模式,逐渐形成“校企一体化”深度产教融合模式,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有机衔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为“中国制造2025”潜心造匠。 1 紧贴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紧跟产业变化步伐调整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设置紧贴地方经济的专业12个,2016年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全国试点示范城市建设,适应“机器换人”催生的人才需求,学校推出“工业机器人”专业。随着“三联”模式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形成了基于“三联”模式的专业细分校企成功合作案例,比如轻轨专业的“五同联办”,即与企业共同实施专业调研,共同确定招生计划,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负责实习就业;数控专业的“四位一体”,即以打造区域数控行业的人力资源、技术咨询、技能提升和信息交互四个中心为目标,四位一体发展;动漫专业的“三业合一”,即形成产业发展拉动就业需求,就业需求促进专业发展,专业发展助力产业提升的专业、产业、就业“三业合一”模式;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将为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输送更多更强的生力军。 2 基于“双主体三段式” 推进试点现代学徒制 学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通过走访,进一步与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订单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明晰专业所在行业和企业用人标准(轨道专业与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采用委培形式、根据新的用人标准调整教学计划)、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由学校教师教授并考核、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由企业师傅教授并考核)、建设三类机制(第一阶段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采用长短学期制到企业依次轮流学习专业技能、第三阶段到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实践并由企业完成考核),试点成效明显。 2017年起,学校与宁波市制造业龙头企业奥克斯集团完成首批服务“中国制造2025”联盟校企签约,通过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途径深化合作,全面服务宁波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同时学校将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在学校其他骨干专业中(如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学校每年的校园招聘会,鄞州职教中心输出的技能型人才在市场可谓“炙手可热”。奥克斯集团、欧琳集团、方力集团、“红腾机电”等制造型企业几乎包干了该校制造、数控和机修专业90%的毕业生。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一批批优质人才,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90.32%。 3 整合行企校多方资源 共建高标准实训基地 学校对接行业标准,整合多方资源,重点打造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集实习实训、职业培训、技术革新于一体的校企共建高标准实训基地,已建成与澳科升降办公有限公司、浙江中环瑞蓝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建的“协同创新工作室”,与乐博士宁波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共建机器人实训室,已升级改造智能化钳工实训室、普车实训室、国际商务实训中心,有效地、可持续地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搭建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平台,深化校企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构建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作,促进学校培养产业链上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4 探索实践“双创”教育 积极培养能工巧匠 学校坚持以“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为指导思想,内化工匠精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内涵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实施 “八一”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工程,跨界整合资源,联系校外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为学校师生的创新实践基地,并跨界创建了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工艺改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促进产学研用有效结合,实现产业核心技术技能的传承、积累和创新发展,从而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打造特色教师,培养特长学生,形成学校特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师生已获省级以上奖近百项、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2项,国家专利授权2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有多项专利转让给企业。 毕业学子中有各种出类拔萃的能人,有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他们或自主创业,或成为某一行业的领军人物,或专注于某门手艺,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人。他们之中,有90后宁波市首席工人王烈辉,他为企业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每年节省成本20万元;有从学校迈出创业第一步,创业成功后反哺母校的毕业生陈野;还有未毕业就被企业聘为技术总监、并获得公司50%股份的的“计算机达人”吴能宝。 5 做强企业职工培训 打造“工匠摇篮”基地 社会培训可以为大国工匠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学校依托浙江名校建设,加快学校社会服务中心的内涵建设,提升培训鉴定的硬件更新,致力打造区域最强的培训和鉴定机构。积极筹建区域高技能人才公共培训基地(鄞州区金蓝领职业发展学校),依托宁波市公共实训中心为契机,以公共实训中心建设要求为标准,秉承“接轨企业高端、拓展职教培训,培养蓝领工匠、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理念,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每年对区域内的机械、电工、计算机、数控等10余个工种,年鉴定规模最多达到3000多人次。社会服务中心为广大职工、学员在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学历提升、技术帮扶等方面搭建了形势多样、灵活务实的服务平台,深受企业和职工的认同及社会的广泛赞誉。梁耀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