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代乡愁 一段佳话

父子二人爱心接力 捐资助学近400万元

王立毅先生。
公式王立毅先生给孩子们发放广量教育基金。

    日前,位于慈溪市掌起镇的乾明学校校长李少军接到了美籍华人王立毅先生来电,询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李校长告诉他,现在同学们都很好,希望他有时间多回来看看。“孩子们好,我就开心,有时间一定回去。”王老先生说。

    今年9月份,在乾明学校建校三十周年庆之际,78岁的王立毅先生应邀回乡参加学校庆典,并再次捐赠30万元。

    “两代乡愁,一段佳话,王立毅先生与其父亲不求回报,无偿支持家乡教育事业,至今父子俩共捐赠393.4万元用于助学。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我们学校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山区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 。”乾明学校校长李少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感激地说。

    1 父子两代爱心接力

    李少军告诉记者,王立毅先生与乾明学校的渊源起源于他的父亲王广量。王广量先生的父亲王乾明生于慈溪穷苦人家,早年离开家乡前往上海谋生。王乾明在上海生活极为艰难,早早撒手人寰。王广量6岁亡母,9岁丧父,只能与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相依为命。

    王广量12岁那年,经二姐介绍去一家西式裁缝店做学徒。由于他忠实厚道,刻苦好学,裁缝手艺进步很快,深得师傅顾先生的器重,被招为上门女婿。此后夫妇俩就随岳父母一起去马来西亚开设裁缝店,直到30岁那年又随岳父母回到上海开裁缝店。

    1957年,经朋友介绍,王广量夫妇去香港开裁缝作坊。夫妻俩凭着几十年的制衣经验和热情服务,生意十分兴隆,并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王家开始经营珠宝和衣料生意,在香港开设了广量珠宝公司。几年后,香港公司的事务交由小儿子王立石经营,王广量自己则迁居美国。

    王广量先生虽然旅居海外,却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故土,惦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1973年,王广量夫妇偕女儿、女婿第一次回乡探亲,他牢记幼时家境贫寒,未能踏入校门读书识字之苦,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要为普及教育作贡献。

    1988年,王广量先生回乡拜祖寻亲,捐资35万元港币新建了一幢三层教学楼,让简陋的学校旧貌换了新颜。学校以王广量先生的父亲王乾明的名字命名为“慈溪市乾明学校”。在随后的20余年间,王广量先生持续关注学校发展,多次携子女回校访问,并慷慨解囊。2011年,王立毅先生接过父亲的爱心接力棒,成立“广量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学校优秀的师生、资助家庭困难学生以及添置维修学校硬件。目前,父子俩接力共捐赠学校393.4万元。

    “乾明学校的30年发展历程,见证了王立毅先生及其父亲的拳拳赤子心。王先生及其父亲身体力行支持家乡教育事业,他们的善举对孩子的教育意义胜过千言万语。”李少军说,正是由于王氏父子的爱心接力,使学校的办学条们得到了改善,也解决了不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2 节俭助学,不忘自己的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4年12月9日,王广量先生去世。与一些大老板或巨富相比,王氏父子的生活并不奢侈,他们在美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节省下来的钱全部捐出来用到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中。

    “去年捐赠给学校的200万元是王立毅先生在家族卖掉香港的住宅后,将自己分得的款项捐出来的。”知情人士说。

    乾明学校校长李少军告诉记者,王立毅先生平时很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每次来校,最先问到的就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家庭贫困,父母在外面打工,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上学以来,一直受到“广量教育基金”的资助,现在已经上六年级了。据了解,目前“广量教育基金”已惠及数百名学生。

    “我是宁波人,不管走到哪儿,都忘不了自己的根,能为家乡做些有意义的事,是我一生的追求。”每次回来,王立毅先生总是这样说。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陈思言 厉倩文 董顺江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