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多跑一次 法律援助申请“全城通办”

宁波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年办理法援案件1.2万多件

江北区交调委调解员耐心做工作。
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现场。

    宁波市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始终坚持便民、利民、惠民原则,秉承让群众满意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功能、产品,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提供、旨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服务,主要包括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公证鉴定等法律服务。  

    今年1月至今,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共接待来访来电6万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万余件,解答法律咨询10万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近万件。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开通以来,访问量超13万人次。

    法律援助申请“全城通办”迎来升级版

    宁波的许先生到宁波市海曙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其常住区域、事故发生地均在宁波高新区,原属于宁波市鄞州区法律援助中心管辖。工作人员向其说明了“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机制,并查看其提供的资料和证明。经审查,许先生的案件为典型的索要劳动报酬案件,具有较详细的证据,符合法律援助条件。

    工作人员通过法律援助系统异地流转功能,上传了当事人所携带的材料、证据,并与鄞州区法援中心工作人员电话沟通,完成了法律援助的受理审批程序。许先生只需等候律师通知便可,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为了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宁波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组织力量对法律援助全部申请事项的申请标准逐一作出细化、梳理,统一标准。进一步规范、优化申请流程,简化申请所需材料,降低申请门槛。建立“容缺受理”机制,对申请材料有缺失的,可由当事人通过快递、邮寄、传真、电子传输等形式在规定时间内送达。  

    在此基础上,宁波在全省率先出台法律援助申请“全城通办”工作机制,明确市本级和10个区县(市)实现跨层级、跨区域的无差异受理。群众也可以就近选择司法所申请法律援助。即便是跑错地方了,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浙江省法律援助微信平台将申请转交给属地法律援助中心。

    开通绿色通道,特殊群体“零跑动”

    今年6月9日,象山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到一个司法鉴定求助电话,电话中当事人很焦急地说:“一名渔民在工作中意外受伤,病情非常严重,一直处于完全昏迷状态,正在石浦台胞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需要进行司法鉴定。”

    象山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叶露放下手头工作,立即联系司法鉴定人员,冒雨开车赶往石浦台胞医院。

    今年,宁波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动推出人性化便民措施,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人群及群体性讨薪民工提供上门服务,实现群众“零跑动”。今年以来,累计办理“绿色通道”援助案件670起,法律援助站初审案件41起,容缺受理案件8起,提供“上门服务”2人次。

    公共法律服务越来越便民、高效在宁波已经成为常态。比如,张某夫妇和女儿、女婿来到鄞州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要求对其一份协议书进行公证。中心公证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核实了他们所带来的结婚证、户口本、协议书等内容,通过公证办证系统对其进行拍照确认。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制作了一份谈话笔录,由其签字确认。从制作笔录到缴费,不到15分钟,公证事项即办理完毕。与张某夫妇同行的还有2对夫妻,也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办完了协议书公证手续。宁波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中心不断加大公证服务为民惠民的服务力度,推行“绿色继承”公证服务、开展公证公益服务、66项公证业务“最多跑一次”、三大类公证事项“立等可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记者从宁波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了解到,公证、司法鉴定服务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便民。目前宁波市共设公证处11家,现有从业人员173人。公证法实施12年来,全市共办理各类公证业务约80.6万件,其中国内公证55.5万件,涉外公证25.1万件。 

    在农村也可享受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

    “以前来咨询的人很少,咨询的问题也很简单。现在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提升了,只要遇到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就会找到这里来,而且咨询的内容更加广泛、复杂。”浙江阳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汪叶静在“浙东红村”——横坎头村担任法律顾问多年,她告诉记者,村里的法律顾问除了这种传统的“坐班”服务,还提供网络在线咨询、上门走访等服务。 

    把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实处,将法治化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横坎头村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一条民主法治之路,从过去的贫困山村成为省级民主法治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宁波市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宁波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倾斜。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155家、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3106家,安排志愿者律师、村(社区)法律顾问值班,农村群众也享受到了普惠均等、便民利民的公共法律服务。

    落实“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

    被告人李某,因涉嫌犯抢劫罪被起诉至法院。庭审中,援助律师提出,没有证据证明李某构成抢劫罪,李某只构成故意伤害罪,且已取得被害人谅解,请求对李某从轻处罚。该辩护意见被法庭采纳。

    近年来,宁波一直致力于逐步扩大刑事案件通知辩护范围,即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

    2017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办法》,浙江省、宁波市先后被列入试点省份和城市。宁波市司法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宁波市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全面运行宁波市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

    法律援助中心和市律师协会公开招募法律援助刑事辩护律师,吸收具有刑事辩护专长、热心法律援助事业、执业素质高的律师,组建128名律师参与的法律援助刑辩律师库,统筹调配资源,解决“多被告案件”对律师的需求。如宁海县一起诈骗案件审判中,共有52名被告需要指派律师,除本地解决12名律师外,其余40名律师借助刑辩律师库完成指派,使此案顺利办理。

    据统计,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全市各级援助机构共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4269件,其中因全覆盖增长的案件共3070件,同比增长256%。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向高水平推进

    今年,宁波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向高水平推进。宁波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早,今年年初,市司法局适时出台了《宁波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大力促进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并推选乡镇(街道)、村(居)规范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示范站(点),引领提升基层站(点)建设水平。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推进实体平台建设的同时,宁波更加注重加强网络平台和热线平台建设。  

    今年,宁波公共法律服务网得到了升级,实现在线咨询、在线申办、视频接待等有效全覆盖,“掌上法律顾问”总点击量达9.8万余次,“宁波普法网”访问量超过120万人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与“12345”政务热线衔接联动,热线日均接听达200人次,接通率保持在80%以上。

    记者了解到,随着法律援助形势的发展和服务内容的丰富,法律援助队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强。宁波结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等项工作,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聘用社会律师,引进外部力量,扩大专职法律援助工作者队伍,解决基层人员不足问题。

    首席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宋文军

    图片由宁波市司法局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