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文化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籍文化学者冯骥才

当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本报讯(记者 陈晓旻)  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日前在北京揭晓,宁波籍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等10人获此殊荣。之前,宁波朱金漆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陈盖洪入围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百位候选人名单。

    “数十年风雨兼程,他在非遗保护的大地上奔跑,不敢停歇,想的是延续传统文化的根。几万里关山云海,他在文化传承的天地中奋斗,义不容辞,为的是报答传统文化哺育之恩。”在颁奖典礼现场,《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以这段颁奖词致敬冯骥才。

    冯骥才接过奖杯和证书之后,更多谈到的是学界在非遗传承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每年腊月大年时节,我都会去看望杨柳青年画艺人等各类非遗传承人。我一直生活在年的传统、年的美好、年的文化里边,非遗传承人正是我们‘文化的亲人’,一到过年自然就想去看看他们。”他说。

    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名誉主席,多年来,冯骥才和他的学术团队致力于非遗和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与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实践。发表获奖感言时,冯骥才表示,在这个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代,前一个文明阶段祖祖辈辈创造的历史财富是我们必须传承的,此时,学界应该站在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第一线,有几件事是非做不可的:

    首先,要给非遗做好档案,“非遗过去是生活文化,没有文献记录,就像传统村落没有村史一样,所以我们首先的工作是要用文字把它确定下来,使我们的保护有科学的依据,我们要帮助政府工作。”

    第二,学界应站在文化的前沿,看到生活中新的文化潮流,也要看到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关注、关心传承人,“以他们的困难作为我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认识他们的经典、传承他们的手工性和地域性。”

    第三,还应承担起向全社会呼吁、宣传、弘扬非遗的作用,“让人民真正认识我们的文化,在认识的过程中才能自觉,如果全民都自觉承担起文化的传承,文化保护就不成问题了。”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光明网组织实施,至今已连续举办两年,旨在盘点过去一年中为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标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遗领域的重大事件,记录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